http://rdcoo.chinardm.com
公 告
登 陆
日志日历
导 航
日 志
评 论
链 接
统 计
 
研发管理与研发技术中的哲学

人都说,任何学问的最高境界都是哲学,无论是管理学、工程技术、政治、农业、医学、生物学,概莫能外。还有一说,说钱学森老人当年回国的时候,其实不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革命者,也联系过台湾,但他看到了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由此感慨于一位领袖的哲学思维,于是在字里行间看到了希望。

管理上需要思想,技术上同样需要思想。我在培训开场白的时候,常问到一个问题,“我们在企业开展可靠性工作遇到的前三大障碍是什么”,多次试验后总结出来的其实是两个:一是年轻工程师的经验如何快速积累和提升,甚至不用时间、实践而直接获得;二是如何在研发实验室能把用户处可能的问题激发暴露出来,且不必花费太久的时间和太大数额的金钱。

这两个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是因为按照常规思维,这两个无一例外都需要时间的积累,知识经验和机器的老化运行都需要时间,正可谓“路遥方知马力,日久才见人心”。而时间是做企业的人最不能忍受的成本,等下去黄花菜都会凉。由此亦分析下研发管理和技术包括的内容,并由此推理出我们的具体操作方法。

技术也好,管理也好,要做好就须注意三部分内容,思想方法论、知识、信息;这里先有必要解释一下知识和信息的区别。知识是一成不变的技术规律,比如某片ICVDD5V±0.5V,超了片子就会不正常工作或烧毁,这是知识,是不变的客观现实;这个片子在中发电子市场和一级代理商手里的价格差了三块钱,这就是信息,信息是会变的,也不需要技术背景,只要是个正常人,接触过就应该会的。

由此可以看出,知识和信息都是需要时间的,没经历过遇到过,就不会想象出会有这有那的问题,但经历了就又很简单。比如某机器的结构,里面易积水,在海边应用后,底板上的水漏不掉,腐蚀严重。后来的设计在底板的最低位置打俩孔就解决了。虽然不难,经历后又苦笑自己的愚蠢,但没经历却又真的不会想到。

知识和信息是浩如烟海,难以穷尽的,不要妄图在这方面有什么快速的突破,客观规律是没法违背的,拔苗助长的效果是不行的,让一个23岁的青年具有63岁老人的经验,这孩子的命太苦了,23岁的心灵要承受60年的沧桑,还是算了吧,可能也做不到。这时候,方法论就可以登堂入室了,它既可以让青年人保持青春,但又能随时得到各种难题的解决方法,因为在别人学习如何向人讨鱼的时候,他们学的是如何钓鱼。

方法论是哲学范畴的东西,是建立在常识和自然规律基础上的思维方法和行动指南。听起来比较绕口,大道至简的道理往往是比较深奥难以理解的,见谅见谅。其意义就是跳出技术的细节,从常理上去判断。您能吃2碗米饭,现在强塞给您3碗,或只给吃一碗,会如何?多了撑坏,少了饿坏;就是的阿,那您凭啥IC的电压电流就得超出额定电压范围阿。如果非要总结的简练一点,就是要学会类比。据说善于类比的孩子,智商都比较高,也有人建议,招聘时候优选善于作类比的工程师,技术一般会做得好,不要只看所谓的经验,招些资深的傻子和呆子,此言的价值和效果我无从考证,但善于类比无疑是能用简单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的高招。

大道之理皆通于自然。老子流传已久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切皆与自然之理相通。《明朝那些事儿》里讲到潘季驯,这是位科举出身的水利专家,在他根本不懂任何水利的时候,为了解决黄河泛滥的问题,他让民工把黄河河道收窄,这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本来就泛滥,收窄河道是不是嫌泛滥的轻阿?其实不然,先生发现水道泛滥乃水底沉沙所致,收窄河道后,在收窄部分就会水流速快,水流而沙去,自然就把泥沙带走了。其后很多年,水利工作者曾经有段时间发表了颇多的专业文章,将此作为他们的技术创举,岂不知先生在没有了解技术的情况已经实践验证过了,他是一个通俗方法论的实践者,但最厉害的还不是他,是高拱,先生慧眼识珠,见微知著,发掘了这位工程哲学奇才。

故事还没有结束,我们想想看,如果电路板上的布线,在某一段意外划伤了,划伤的这一段就不能流过电子了,相当于收紧了河道,河道变窄了,河道中的导电粒子就会加速被冲刷走,于是日积月累,此部分的导通阻抗越来越高,这就是电迁移的一种。

在小的时候,在河沟里玩水,用手推着水往前涌,快速推水的时候,一浪高过一浪,波纹将不再是规律的一圈圈荡开去,而是被搅乱了。如果我们推水的速度减慢,前面的波纹消失了才又推下一次,涟漪般波纹也足以让我们陶醉半天。试想下,如果信号发射源的频率太高,信号线太长,未及信号传输到终点时,新的信号又发出了,这时候出现的就是信号完整性问题。

再想象,奔腾的河道上,突然某处河道变窄或转弯,冲击过来的水流会怎样?翻水花!谁花会冲刷堤岸,如果河道是L型的,L的左下角的部位会怎样,翻腾的浪花美不胜收。但放到电路上,在拐弯处的信号畸变就是振铃,就是EMC问题。

好理解了吧?不动信号完整性,没关系;不懂电磁兼容,没关系;掌握了常规的思维,格物致知,面对江河湖泊,研究水流,研究自然,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想想看,它对我们的电路可靠性设计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

下面是生活中的哲学,在德国,满大街的绿色,但都是些杂木杂草,自然生长,腐烂的树叶散落林中,偶有巡视的绿化工人剪掉伸到公路上影响交通的枝杈;再看国内的平整绿地,象军人的毛寸发型一样,很精神。这不是德国人的无知,这是一种思想——自然养绿。自然的生长,留下的是最适合此处生长的植物,没有人为的破坏,也就形成了一个小的自然平衡的生态链,投入的费用也超低,绿化也会保持的较好。国内的绿地的弊端就不多说了,被经长安街之外那些年久失修的癞子头足以说明了一切。自然顺势而不干预也是一种哲学。

我在做研发管理的时候,曾强力推行自由竞争的机制,但有的领导就喜欢任命制,也许任命制能体现领导左右人命运的权威。自由竞争包括了几部分:1、自由申请,谁都可以来申请,不封顶不保底,不象广州番禺财政局的采购一样,人为设置无谓的障碍,标书的一个错字都能把人家的竞争机会屏蔽掉;谁也不会自怨自艾,有胆量就上,没胆量就别私下嘀嘀咕咕;2、自由答辩,每个人都阐述自己的管理思想,自己的做法,千万不要以为这是耗费功夫,竞聘的人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己的思想,即使没聘上,也有很多有价值的思想和做法,值得聘上的人来参考,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欲者千虑,必有一得;3、自由评选,为了避免被员工误解暗箱操作,为了避免某些领导人为左右结果,我故意引入了员工评委、基层主官评委、中层经理评委、协同部门评委,并且让这些较公正的票占了6成以上,还是无记名的打勾方式,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姿态,还真有过不了关的,也真有颇有争议的。实践证明,自然选择的就是最好的。当时我们评出的最优的,事后也干得很好;迫于某些领导压力被硬抬进管理层的,几年后也是被敌忾同仇业绩一团糟的;推迟任命的,也真的有了一份心理的压力,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排名紧随其后的也没了抱怨,愿赌服输嘛,又不是领导不用你,是大家不认可你,再抱怨就是丢脸了,那不是拿着自己的现眼事四处说吗?管理上要的也是顺势和自由。

我们可以技术积累不够充足、也可以管理经验不够丰富,但我们不能没有思想,人类没有了思想,世界将会变得怎样?哲学就是思想的源泉,哲学不是汽车,不能载我们达到远方,但它是灯塔,照亮我们在大雾中行进的方向,走错了方向,停止也是一种进步;始终保持着正确的方向,虽慢仍强。世间万物莫不如是,而哲学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点。

武晔卿 发表于 2010/2/12 10:38: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