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借钱买房,借的钱没还完,最近要买车,我劝他不要买,他反问我一句“你当初买车时不也借钱了吗?为什么我买你就拦着?”我解释了一大通理由,给他解释的和没给他解释的一些思想点一起构成了本文的基础。
本文的读者们估计都借过钱,都被借过钱,都被拒绝过,也都拒绝过别人,拒绝被拒绝有很愉快的,肯定也有不愉快的经历,这些问题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这样,借钱其实是门学问,我能总结到的有六点,也许别的高人有补充的可以在后面留言,这里的借钱仅限于个人对个人的借钱。
1不要轻易借钱
借钱毕竟不是件好事,自己面子上不好看,被借的人也难受,不想借吧还得冥思苦想应对之策。
2急借穷不借
为急事可以借钱,但不要借着钱消费,家里人看病,庄稼赶季节买化肥,孩子上大学交学费,这都是季节性的,过时不候,是急事,可以去借,理由较充分;
如果是买车、买电视、换手机、旅游等就不要轻易借钱了,那是消费品、奢侈品,穷人有穷人的消费水平,别打肿了脸硬撑着,既然是穷人了,就不要瞎摆谱,消费结构要合理。兜里没钱还非得去星级宾馆宴请老同学,为此拖债不值得。
3自己花到底再借钱
借钱之前要先想自己还有没有办法,别自己虽然急,但仍享受着已有的奢华,却借钱救急,比如自己开着车借钱给家人看病,急是急,但被借者会有种心理情绪“我们还没车开呢,自己享受着却找别人家借钱”。这种事也不少,我见过跟人借钱买第二套房的,也见过自己两套房子(出租着)却和别人家借好多万给自己父母看病的。
4每家少借,多借几家,保证每家被借了都不会有负担
即使万不得已要借钱,也要借得有点技巧,别轻易被拒绝。我们在大街上都有过给乞丐1元钱的经历,跟人根本不认识,却也很慷慨地施舍;但当朋友开口借10万元时,却迟迟不肯出手,最后可能就回绝了,为什么会拒绝?如果你是月入5000元的白领,朋友借个2000元,你还会拒绝吗?这个例子提示的方法是每次借钱要根据对方经济状况,不要超越对方的经济和心理承受能力,每家少借一点,多借几家,让每家被借了之后都不会影响到其家庭生活和置办大件,尤其是借较大金额时,一定要先确认对方暂时不动这笔钱。
5跟比自己富的人借
借钱的对象最好选比自己富有些的,这样被借的人明显处于经济较优越的状态,上面第二种第三种情况都不会出现,即使你还开着车,人家开的是奥迪、宝马,你开的是富康,他也不会太计较你开着车去借钱。
6勤借勤还积累信用
借钱是个被信任的过程,会有人经历过被人借钱不还的事情,可能是忘了,可能根本就不想还,无论哪种情况发生,借款人的信誉会被当事人记在心里,以后不会再轻易借了,一方面怕被坑,即使你不是有意想坑的话,人家也架不住你老忘阿,再者说谁知道您是故意还是无意忘记还的呀。勤借勤还,借的时候就和人讲好还的日期,到期一定履行诺言,甚至不行就拆东墙补西墙,借东家还西家,最后能还时把债务还掉就是,这样你在每个被借的对象那里都会积累起很好的信用,后面再借时朋友们会很放心很慷慨的。
6体谅被借人
借钱时,难免会遇到被拒绝的情况,要谅解,家家一本难念的经,第一是对方的家底未必象外面看到的那么富裕,二是富了,找他借钱的也多,你没借多少,他没借多少,可架不住借的人多阿,所以被拒绝也要平和谅解。我就遇到过类似情况,收入一直在我的圈子朋友中有口皆碑,为了面子又不愿认怂,有时辩解了人家还以为装穷呢,到了被借钱的时候,哎呀呀,怎么说都难,充胖子又没钱,说自己瘦又有装穷的嫌疑,只说不借也不解释又太伤交情。
有的朋友看到这些,可能会想“这老武怎么这么世故,哪都动脑筋”,这也冤枉我了。大家扪心自问,谁家没遇到这个情况,就算爷们儿们有交情,太太们也会在后面有微词吧,毕竟都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时候了。值得信任的朋友是可贵的,但完全地超越世俗也是很难绝对的,所以大家在感性地谈论交情的时候,也需理性地对待这一切。这样君子之交将宽松而持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