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的选择(6)
十一、用公民国家主义代替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 
   
  在国家制度创新目标的选择上,目前中国流行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意见,但细想起来,似乎两种提法都不太科学。 
  民族主义的理论基石是民族自决权理论。"民族自决权"指各民族有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直到自由分离成立独立国家的权利。它最初是由17、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提出的政治要求之一。1916年3月,列宁发表"社会主义与民族自决权"一文,指出世界各民族均应享有决定自身命运的权利,被压迫民族应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宗主国中解放出来。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十四点"宣言,也提出"民族自决权"概念,称民族自决应是重新划分"战败国"领土的依据。
……
2005/12/12 10:20:00
阅读全文 | 回复 | 引用通告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的选择(5)
九、未来的世界如果不降低资源消耗,就必然会战争不断 
   
  邓小平对中国最重大的贡献,是将中国从自然经济带进市场经济。但我们转向市场经济以后,发现在工业生产力发展越来越快的同时,我们的民族农业市场越来越脆弱,撑不住工业速度,于是中国工业产品日益依赖海外市场。经济依托海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海外的自卫手段非常弱。结果是我们对海外市场依赖越来越大的同时,我们和世界霸权的矛盾也越来越深,双方可以宽让的余地越来越少了。 
  除市场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对国际资源的需求和依存度也在上升。
……
2005/12/12 10:18:00
阅读全文 | 回复 | 引用通告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的选择(4)
七、政治家的胆识在关键时刻能扭转乾坤 
   
  二战以后,各殖民地纷纷独立,印度是1947年独立的。这时候我们中国国共打得很厉害。印度则在闹分裂,1948年印巴分裂。尼赫鲁在这些关键问题上简直是书呆子,有点像戈尔巴乔夫。当时尼赫鲁打的是西方民主牌,天真地认为分裂出去的巴基斯坦迟早会回来。但巴国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不仅回不来,而且印巴一打就是五十多年。现在有些中国人对台湾也持这种看法:认为台湾如分裂出去,如果我们搞好了,到时候它自然选择回来。这是天真的想法。巴拿马就在哥仑比亚眼皮下,1903年独立到现在都100多年了还没有回到哥仑比亚。
……
2005/12/12 10:17:00
阅读全文 | 回复 | 引用通告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的选择(3)
五、英国人是美国人的先生,早期的美国人是今日中国人的先生 
   
  对于居于资本外围并受资本全球化冲击的南方国家而言,在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社会动荡。在古代我们曾经也辉煌过。当时世界只有四大文明古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文化。但是风水轮流转,到近代转到英国那边了。英国之后风水又转到美国那边了。美国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也没有经历自然经济发展阶段。它一开始就是建立在市场经济之上。只要国家经济以资本为发展的动力,国内就必然要出现生产与消费的两极分化。资本的一方要降低工人的工资,压低消费,以获取高利润率。这造成美国在19世纪70、80年代的严重的社会动荡。
……
2005/12/12 10:16:00
阅读全文 | 回复 | 引用通告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的选择(2)
三、生存不应是中国未来命运的本质 
   
  安全环境的好坏是内部压力和外部压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造成的外部压力与处于经济转轨阶段的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矛盾,以及二者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国家风险,是目前中国安全环境的主要问题所在。 
  中国历史上有两种国家风险。一种是在自然经济下发生的生存风险,一种是在市场经济下发生的发展风险。中国历史上每个王朝末期都要发生动乱、农民起义,王朝被推翻后,再重新建设。这个结果对中国来说,是灾难性的。有人说这推动了历史进步。但马克思说,东方只见政权变更,而没有社会发展式进步。在黑格尔看来,历史应是发展的,发展的本质在于质变和飞跃。
……
2005/12/12 10:15:00
阅读全文 | 回复 | 引用通告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的选择(1)

张文木(原作)


……
2005/12/12 10:13:00
阅读全文 | 回复 | 引用通告
美积极打造秘密海军、阻挡中国海军进入太平洋

……
2005/12/9 15:55:00
阅读全文 | 回复 | 引用通告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1页  10篇日志/页 转到:
日历
公告

登陆
日志
回复
留言

信息
搜索

友情链接
 
DESIGN BY SHANGRI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