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言簿

公告

最新日志

最新评论

搜索

登陆

友情连接

统计

2010/5/28 11:18:00
深層溝通技術應用於成人心理健康諮商效能之研究-转

深層溝通技術應用於成人心理健康諮商效能之研究(2.5)

                                      

參、深層溝通與超個人心理學

超個人心理學(Transpersonal Psychology)是美國心理學界在1960年代興起的心理學第四勢力,專門探索人類精神或心靈層面的經驗,認為人的身心之外,別有超越身體與思想的「靈性」(spirit)存在。鑑於過去1940年代人本主義「自我實現」的自我心理學,導致了過度強調自我的偏差,造成狹隘而流於自私或唯我主義(李安德,1992)。

Maslow意識到一味強調自我實現不能成為人的終極目標,會導向不健康的個人主義,甚至於自我中心的傾向,他曾說:「缺乏超越的及超個人的層面,我們會生病、會變得殘暴、空虛、或無望,或冷漠。我們需要『比我們更大的』東西,激發敬畏之情……」(1968)。Maslow所謂「比我們更大的」東西,指的就是靈性。更在他去世前一年(1969),更發表了著名的「Theory Z」 文章,進一步提出了靈性或超越性為最高需求(Maslow, 1979)。Maslow用不同的字眼來描述人的最高需求,例如:超個人、超越、靈性、超人性、超越自我、神祕的、有道的、超人本(不再以人類為中心,而以宇宙為中心)、天人合一等,他將「高峰經驗」放在這一層次上。然而,超個人心理學所提出的「靈性」,經常被誤解為屬於宗教經驗;雖然宗教經驗不過是各種超個人(靈性)經驗中的一種形式而已,也就是說,宗教經驗屬於超個人(靈性)經驗,但並非所有超個人(靈性)經驗都屬於宗教經驗。」(引自李安德,1992)。

超個人心理學以開放的態度吸收和應用東方心理學體系(尤其佛教、瑜珈的修行),並著眼於超越經驗的研究,且不止於探究以人為中心的自我實現的需求為目標,更以宇宙為中心的超越性或靈性需求作為理論體系(李安德,1992),關注「終極的人性能力和潛能(Ultimate human capacities and potentialities),並特別關懷終極價值、統一意識、高峰經驗、出神、神祕經驗、敬畏(awe)、存有、自我實現、本質、極樂(bliss)、驚奇 wonder)、終極意義、自我超越、精神、一體性、宇宙性覺(cosmic awareness),等相關的概念、經驗和活動。」(Hall & Lindzey, 1978)。超個人心理學認為,人具有四種層次:(1)生理層次,(2)情緒層次,(3 理性層次,(4 靈性層次(超理性或超越性),並認為如此模式才能忠實地反映出人類的普遍經驗(李安德,1992)。可以說,超個人心理學這座學術大廈的基礎就是在「靈性」上建立起來的。

呂旭亞(2005)在其說明「超個人心理學」的文章中,論述超個人心理學係:

「對人類意識採用多層次、多面向的觀點,特別關切人類高層次的心靈發展。超個人心理學試圖彌補臨床心理學與認知行為心理學對病態心理及感官行為的過分重視,將研究著重在人類的高峰經驗、超越性經驗、宗教經驗等高層次的心靈發展。試圖在現代唯理性、唯科學的知識體系外,建立另一更寬闊的知識系統。並在其中涵納人類從直觀、靈性、神秘體驗中所獲得的知識。在超個人心理學中將直覺的、情緒的、主觀感受與客觀、理性、可觀察、可測量的資料視為同等重要,皆為可靠的知識。」可作為超個人心理學的最佳註腳。

在李安德《超個人心理學》一書中,援引了超個人心理學先驅Roberto Assagioli1888-1974)的蛋形圖(如圖2-3)來說明超個人自我的存在。Assagioli基於豐富的臨床經驗及深入接觸東方思想,發展出融匯東西方心理學的體系。他所描繪的蛋形圖是一個可用來解釋人類心靈結構的模型。

1.低層潛意識
2.
中層潛意識
3.
高層潛意識
4.
意識界
5.
意識的中心,自我
6.
高層自我,超個人自我,真我
7.
集體潛意識


(註:虛線表示不同的區域可以彼此滲透,例如潛意識的內容可以進入意識,反之亦然。而且,每個區域也都有擴大、縮小的可能。)

       2-3  Assagioli的蛋形圖


1. 低層潛意識

人類與一般動物有許多相通之處,低層潛意識中大部份代表著人動物性的一面:本能、衝動、驅力、生理機械反應等等。人體的生理機能不需要意識來管理,身體自己會呼吸,腸胃自己會消化,心臟自己會跳動,腦下垂體自己監管各種賀爾蒙的分泌,免疫系統自動防禦入侵體內的細菌、病毒,這一切都由低層潛意識包辦了。所以低層潛意識雖然說是「低層」,它的運作其實是非常高級而複雜。低層潛意識容納了所有不被意識接受的壓抑,因而形成了恐懼症、強迫性的思想行為、妄想、幻覺及噩夢。低層潛意識是藏量無限的記憶庫,人的一生大大小小、鉅細靡遺的記憶全部儲存於此,甚至多生多世的記憶也安然保存於此。

2. 中層潛意識

精神分析學派稱為「前意識」。只要我們進行回憶、思考、表達就能調動出來的這些材料,就是位於中層潛意識。中層潛意識的東西則很容易藉著反省而引入意識層次,有時甚至只需一個反問就足夠了。例如,「你有幾個兄弟姊妹?」、「你的高一導師叫什麼名字?」、「你的第一個男朋友是誰?」諸如此類。這些問題還沒提出之前,資料並不在你的意識界,而是儲存在中層潛意識。

3. 高層潛意識

當一個作家埋首疾書,靈感源源不絕,佳句連篇,字字珠璣,事後,連自己都很驚訝:「我怎麼能寫得這麼好?簡直如有神助。」這時,我們可以說,在那當下他接通了高層潛意識,達到平常狀態下不能臻至的境地。高層潛意識是靈感、智慧、直覺、洞見、悟道、神聖、慈悲的世界。

4. 意識界

意識界的內容毋須多加解釋,就是我們此時此刻所直接意識到的東西,例如感受、念頭、情緒、欲望、意象、衝動、記憶、期待、計劃等等,隨著我們覺知焦點的改變,內涵也不斷變化著。意識界可以擴大可以縮小,因此在蛋形圖中以虛線表達。

5. 意識的中心自我

這個自我是我們現在的意識的中樞,是自我認同的中心。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平常時候我們所以為的我,小寫的self來形容個人性的自我或意識的主體。

6. 高層自我

相對於意識的中心自我,高層自我是靈性的我,是真正的我,前者是小我,後者是大我。小我是意識界的中心,也是人格的中心;高層自我則是高層潛意識的中心,所涵攝的層面更為遼闊。高層自我(higher self)是Assagioli的用語,他有時也用超個人自我、真我、泉源、核心、頂峰這些詞彙來描述。除此之外,古今中外無數的宗教、靈性文明也都探討了高層自我,例如佛教稱之為「佛性」、「真人」、「本來面目」,印度教稱之為「梵」等。高層自我是人的最高潛能,是高等價值、最高需求、靈性驅力及智慧、慈悲、正義、美善、真理、無私之奉獻、自我超越等等超個人特質的泉源,人能透過高層潛意識中的真我汲取光明及能力。

7.集體潛意識

集體潛意識是指超越個體的存在,進入宇宙性的存在,彷彿所有生命的歷練、智慧全部匯整於此,包含了人類、各種動物、植物,如果有外星人的存在,有不同空間的生命體存在,如果有各種佛、神、鬼、精靈、上帝的存在,那麼,都是集體潛意識的一部份。Assagioli雖借用Carl Jung的術語,可是比較強調於個人的自我所紮根的宇宙性大我那一層面。事實上,沒有人能夠徹底孤立,他常是「部份之我」,屬於那更廣大的現實的一部份。

超個人心理學引發了對「靈性」層次進行諮商和治療工作的契機,強調身、心、靈三者的整合,而有「超個人諮商」(transpersoanl counseling)和「超個人治療」(transpersonal therapy)等以靈性為基礎的諮商策略之勃興。將「高層自我」(Self)作為治療歷程的中心,試圖從「能量流動」(energy moving)的身心靈整合圖像,來關照所有的疾病徵候;重視身體潛意識的DNA中所儲存的記憶,和兒童早期經驗的連節,從中找尋人類行為的根源;並透過諮商和治療歷程,以促進身心靈的統整為目標(Hobart, 2005)。

奠基於上述超個人心理學之文獻探討,研究者發現:深層溝通技術所處理的重點阿賴耶識種子,其中前世經驗,即類同於超個人心理學中的超理性和超越性的「靈性層次」涵納人類從直觀、靈性、神秘體驗中所獲得的知識,以及「高層自我」和「集體潛意識」等非屬意識或理性層次的心靈內涵。而深層溝通技術的目標和程序、方法與超個人諮商技術的身體放鬆技巧、溝通技巧、生理回饋、視覺分析、幻想引導、幻覺與冥想等,亦有相似處,即可視為一種超個人諮商或治療的方法。

【作者: 石丰】【访问统计:139】【2008年08月1日 星期五 17:57】【注册】【打印

posted @ 2010/5/28 11:18:00 myfreemail.lee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