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言簿

公告

最新日志

最新评论

搜索

登陆

友情连接

统计

2006/12/10 20:22:00
说符第八

说符第八

列子跟壶丘子林学习。壶丘子林说:“你懂得了谦让,才谈得上立身处世。”列子说:“请您谈谈谦让的道理。”壶丘子林说:“回头看看你的影子就知道了。”列子回头仔细察看自己的影子,发现身体弯曲,影子就弯曲,身体正直,影子也正直。由此可见,影子的弯曲或是正直完全依赖于身体的弯曲或是正直,而不在于影子本身;处世的困厄或是顺利完全依赖外界环境所提供的条件,而不在于个人的主观意志。这就是保持谦让却处在领先的地位的道理。

关尹对列子说:“说话的音色好,它的回声的音色就好;说话的音色差,它的回声的音色就差。身体修长,它的影子就修长;身体短小,它的影子就短小。人的名声就好象是回声,一生的报应,就好象是影子。所以说,谨慎你的言辞,将有应和它的‘回声’;检点你的行为,将有跟随它的‘影子’。所以圣人听到一个人的言辞就能知道别人对他的看法,观察一个人过去的行为就能知道他未来的命运,这正是他们能够先知先觉的道理。把握行为的适当的分寸在于自己,而考察它的客观效果却在于他人。别人敬爱我,我必定敬爱他;别人憎恶我,我必定憎恶他。商朝成汤、周朝武王敬爱天下百姓,所以做了君王;夏梁、商纣憎恶天下百姓,所以身死国亡,这就是客观检验的结果。客观的检验和自己行为的分寸都清楚却不把它做为准则而认真遵守,就好比是从屋子里出去不经过门,行走不顺着道路一样。这样去谋求利益,岂不是太难了吗?我曾经考察了神农、炎帝的德性,检核了虞舜时代、夏朝、商朝和周朝的典籍,分析了那些崇尚礼法,推崇德化的人的言论,发现存亡兴废不遵循这条规律的,从来就没有过。”

严恢说:“那些从事学习道义的人是为了富有,如今得到珠宝也富有了,哪里还用得着道义呢?”列子说:“夏桀、商纣只注重利益,而轻视道义,所以就灭亡了。幸亏我还没有告诉你呀。作为一个人却没有道义,只知道吃吃喝喝而己,这样的人就如同鸡狗一般。使用武力,角斗争食,胜者为王,这样的人就和禽兽一样。已经干出象鸡狗禽兽才干的事情了,却要别人尊重自己,这是不能做到的。如果别人都不尊重自己,灾祸耻辱就临身了。”

列子学习射箭,射中了靶,便去告诉关尹子。关尹子说:“你知道你射中的原因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那你的箭术还不行。”

列子就回去继续练习射箭。过了三年,又把他射箭的情况报告关尹子。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的原因了吗?”列子回答说:“知道了。”关尹子说:“那就行了。牢牢地记住,不要忘掉。不仅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养个人身心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圣人不考察事物存在还是消灭本身,而是考察造成事物存在或是消灭的原因。”

列子说:“气血旺盛的人容易骄傲,体力旺盛的人容易激愤,这两种人都不能和他们论道。因此,头发还没花白的年轻人谈论道,就往往会出现偏差,更何况让他们施行呢?所以自己骄傲激愤,就没有人去劝阻。没有人功告,就等于孤立无援了。贤明的人善于任用人。所以即使年纪者了,能力并不衰退,即使智力耗尽了,心神并不迷乱。所以国家的困难在于能否知人善任而不在于个人的贤能。”

宋国有个人用玉石给他的国君雕刻褚树叶子,花了三年的时间才完成。刻出的褚树叶子,叶脉和叶柄粗细得体,叶毛繁密而有光泽,就是掺在真的楮树叶子中也不能分辨出来。这个人就凭他的雕刻技巧得到了宋国的俸禄。

列子听到了这件事,说:“假如大自然生育万物,三年才长出一片树叶,那么有叶子的东西就太少了。所以圣人依靠自然规律来化生万物,不依靠个人的智谋和技巧。”

列子过着贫穷的日子,面有饥色。有个门客对郑国的国相子阳说:“列御寇是个有道之士,住在您的国家里,却过着贫穷的日子,恐伯您是不喜欢有才能的人吧?”子阳马上就派官员去给列子送粮食。列子出来见使者,再三拜谢,不肯接受。

使者回去了。列子返回屋里。他的妻子怨恨他,捶着胸口说:“我听说作为有道之士的妻子儿女都能过着舒适的生活。如今我们穷得吃不上饭,面带饥色,国相派人给你送来粮食,你却不接受。我的命好苦啊!”列子笑着对妻子说:“国相并不是自己赏识我。他听信了别人的话才给我送来粮食,等到他怪罪我时,又可能是听信了别人的话,这就是我不接受的原因。”

后来,郑国的百姓果然造反而杀掉了子阳。

鲁国的施氏有两个儿子,一个爱好学问,一个喜欢军事。爱好学问的用他的学术去齐侯那里谋求官职,齐侯录用了他,叫他担任诸位公子的老师。喜欢军事的到了楚国,用他的兵法向楚王谋求官职,楚王很喜欢他,让他担任军队的执法官。施氏这两个儿子的俸禄使家庭富有,官爵使亲戚们感到荣耀。

施氏的邻居孟氏同样也有两个儿子,学习的内容也与施家的两个儿子相同,却过着非常贫困的生活。他们很羡慕施家的富有,就向施氏请教做官发财的方法。施家的两个儿子把实际情况告诉了孟氏。

于是,孟氏的一个儿子去秦国,用学术向秦王谋求官职。秦王说:“目前各国诸侯都在运用武力争夺天下,当务之急在于扩充军队,广积粮食而已。如果用仁义治理我的国家,这是自取灭亡的道路。”于是对他处以宫刑,然后才把他放了。

孟氏的另一个儿子去了卫国,用兵法向卫侯谋求官职。卫侯说:“我国是个弱小国家,却夹在大国中间。大国我们事奉它,小国我们安抚它,这是求得国家安全的办法。如果依靠兵法权谋,我国的灭亡就指日可待了。如果让你完好无损地回去,到了别的国家,一定是我国不小的一个祸患。”于是就砍掉了他的双脚,把他放回鲁国。

孟氏的两个儿子回家后,他们父子捶胸顿足地责备施氏。施氏说:“凡是把握住机会的就昌盛,凡是丧失时机的就灭亡。你们求取官职的方法和我们都相同,但是结果与我们不同,原因在于失掉了时机,并不是你们的做法有什么错误。况且天下的道理没有永远正确的,事情也没有永远错误的。先前使用的,现在或许被抛弃;现在抛弃的,以后或许被使用。这或用或不用并没有固定的是非。迎合时机,及时行动,处理事物,没有固定的方法,这种能力属于智慧。如果智慧不足,即使象孔丘那样博学,象吕尚那样有稻略,到哪里去会不碰壁呢?”

听了施氏的一番话,孟氏父子的满脸怒气消失了,说:“我们懂了,你不要再说了!”

晋文公会合诸侯出兵,准备攻打卫国。公子锄仰天大笑。晋文公问他笑什么,他说:“我笑我的一个邻居,他送他的妻子回娘家,半路上碰见一个采桑的女子,心里很高兴,就上前与她搭话。可是回头一看自己的妻子,也有人在招引她。我暗自笑这件事呢。”

晋文公明白他话中的意思,就放弃了攻打卫国的计划,率领军队回国。还没回到晋国,就有部队攻打晋国的北部边境了。

晋国人因为国内盗贼横行而感到非常苦恼。有个名叫郄雍的人,能够根据相貌辨认盗贼,看一看他们脸上的神色,就能知道实情。晋侯派他去辨认盗贼,千百个当中也没有一个能漏掉的。

晋文公非常高兴,告诉赵文子说:“我得到一个有才能的人,整个国家中的盗贼就被捉得于干净净了,还用那么多人干什么呢?”文子说:“君王依仗侦察来捉拿盗贼,盗贼是捉不完的,而且郡雍必定会死于非命。”

过了不久,盗贼们商议说:“把我们逼得走头无路的人就是郄雍。”于是盗贼们就一起把郄雍绑架后残杀了。

晋侯听说后大吃一惊,立刻召见赵文子,告诉赵文子说:“果真象你说的那样,郄雍死了!可是用什么办法捕获盗贼呢?”文子说:“周人的谚语中有这样一句话:‘能看到深潭里的鱼的人不吉祥,能用智慧推断出潜藏者的人有祸殃。’您要肃清盗贼,不如选拔德才兼备的人加以任用,使政教昌明于上,风气形成于下,老百姓有耻辱之心,那么还有淮去做盗贼呢?”

于是,晋侯就任用随会主持政事,盗贼们就都逃到秦国去了。

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路上,把车停在河堤上观望。看到那里有高达二十多丈的瀑布飞流直下,瀑布下面是一道湍急的河流,有九十里长,鱼鳖不能从那里游过,鼋鼍不能在那里停留,却有一个男子正要从那里涉水过去。孔子派人到河岸边去阻止他,说:“这瀑布高达二十多丈,湍急的流水有九十里,鱼鳖不能从这里游过,鼋鼍不能在这里停留。只怕你是很难渡过去吧?”那个男子听了毫不在意,就从湍急的水流中渡过。孔子问他:“你是凭技巧呢?还是有道术呢?你能够潜入水里又能从水里游出的道理是什么呢?”男子回答说:“开始我潜入水中时,首先靠的是忠信;当我从水中游出时,还是靠的忠信。靠了忠信我把身躯置于急流之中,并不敢运用个人的心智和技巧。我能潜入水里又能从水里游出的道理,就是这样。”

孔子对他的弟子说:“你们记住!水尚且还可以靠忠信亲近。何况人呢?”

白公问孔子:“可以和别人密谋吗?”孔子不回答。白公又问:“如果把石头投进水里,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吴国擅长潜水的人能把石头从水里捞上来。”白公又问:“如果把水倒入水里,又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搀合在一起的淄水和渑水,易牙尝一尝味道就能把它们分辨出来。”白公说::那么就绝对不能和别人密谋了吗?”孔子说:“为什么不可以呢?只要心领神会就可以呀!所谓心领神会,就是不用语言来表达。捕鱼的人会把衣服弄湿,追赶野兽的人要奔跑,并不是这些人愿意这样做。所以最高明的语言是不用语言表达,最高明的行为是无所作为。那些浅陋的人所争执的只是事物的细枝末节。”

白公没有领会孔子说话的含义,仍旧密谋叛乱,最后叛乱失败,就在浴室里自杀了。

赵襄子派家臣新稚穆子攻打狄人。获得了胜利,占领了左人、中人两座城池。新稚穆子派传令兵向赵襄子告捷。赵襄子正在吃饭,听到捷报后,脸上露出了忧虑的神色。身边的侍者对赵襄子说:“一天就攻占了两座城池,这是应该感到高兴的事情,而现在您却露出了忧虑的神色,这是为什么呢?”赵襄子说:“江河涨潮不超过二天,狂风暴雨不超过一个早晨,正午的太阳停留不了片刻。如今我们赵氏家族没有积下多少德行,却一天就攻占了两座城池,恐怕灭亡的命运就要降临到我们头上了!”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赵氏家族将要昌盛起来了吧!”

忧虑是昌盛的动力,喜悦是灭亡的祸根。夺取胜利并不困难,保持胜利才困难。贤明的君主根据这个道理来保持胜利,所以他们的幸福可以延及后代。齐国、楚国、吴国、越国都曾经夺取过胜利,可是最终还是灭亡了,就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君主不通晓保持胜利的道理。只有有德行的君主才能保持胜利。

孔子的力量能举起城门上的栓闸,但是不肯以力气大出名。墨子制订防守策略能挫败进攻,使以善于制订进攻战略的公输般折服,但是不肯以善于用兵闻名。所以善于保持胜利的人把自己的强大看作弱小。

宋国有个喜欢施行仁义的家庭,连续三代不松懈。他家无缘无故地黑牛生了一头白牛犊,就去请教孔子。孔子说:“这是个好预兆,用它来进献上帝吧!”过了一年,他家父亲无缘无故地瞎了眼睛。那头黑牛又生了一头白牛犊,父亲又让他儿子去请教孔子。他儿子说:“上次问了孔子,您就瞎了眼睛,还问什么呢?”父亲说:“圣人的预言与事实先违背后吻合。这件事还没见结果,还是再请教一下吧!”他儿子又去请教孔子。孔子说:“还是好预兆。”又让他们用白牛犊祭祀上帝。儿子回家把孔子的话转告父亲。父亲说:“按孔子的话办。”过了一年,儿子又无缘无故地瞎了眼睛。

后来,楚国攻打宋国,包围了宋国的京城。宋国的老百姓互相交换子女当饭吃,劈开入骨头烧火做饭。健康的成年人都登上城墙参加战斗,死亡的人超过一半。这家人因为父子的眼睛都失明了而幸免一死。等到京城解围之后,他们父子二人的病又都痊愈了。

宋国有个流浪四方的杂技艺人,想为宋元君表演杂技,以求得宋元君的赏识。宋元君召他进宫表演。他表演的杂技,是用两根比身体长一倍的木棍绑在小脚上,踩着高跷快速奔跑,同时手中表演杂耍,用七把剑轮流抛到空中再接在手里,五把剑同时飞在空中。宋元君很惊奇,立刻赏给他许多金钱财物。

又有一个会燕戏的杂技艺人,听说了这件事,又想用表演杂技来求得宋元君的赏识。宋元君大怒说:“上次有个表演杂技求我欢心的人,他的技巧本来就没有什么用处,只是因为正好碰上我心里高兴,所以赏了他些金钱财物。这个人一定是听说了上次的事才来献技,也希望得到我的赏赐。”于是就把这个杂技艺人抓起来,过了一个月才放掉。

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纪老了,您的子孙中有没有可以派出去寻访良马的人才呢?”

伯乐回答说:“一般的良马可以从外貌和骨架上观察出来。可是天下无与伦比的骏马,却是恍恍惚惚,若有若无,难以从外形上观察出来。这样的骏马,飞奔起来蹄不沾尘土,车不留轮迹。我的子孙都是下等人才,可以教他们辨识一般的良马,不能教他们辨识天下无与伦比的骏马。有一个和我一起挑着担子打柴草的人,名叫九方皋,他相马的技术不比我差,请允许我把他引荐给您。”

穆公召见了九方皋,派他去寻访好马。过了三个月他回来报告说:“已经找到啦,在沙丘。”穆公问:“是什么样的马?”九方皋回答说:“是一匹黄色的母马。”穆公便派人去取那匹马,结果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穆公很不高兴,把伯乐召来,对他说:“你推荐的那位相马的人真是糟透啦!他连马的颜色和性别都分辨不清,又怎么能分辨马的优劣呢?”

伯乐长叹了一口气说:“竟然到了这样一种境界啊!这正是他比我高明不止千万倍的地方啊!象九方皋这样的观察,才是真正看到了马的内在素质,他抓住了关键的地方而忽略了次要的地方,注意力集中于观察内在本质而忘记了外表;只看到他需要看的,没有看到他不必看的;只观察他应该观察,而忽略了他不必观察。象九方皋这样的相马,才真正包含了比相马本身更重要的东西。”

等到把那匹马牵回来一看,果然是天下无与伦比的好马。

楚庄王问詹何说:“怎么样来治理国家呢?”詹何回答:“我只知道怎样修养自身,不知道怎样治理国家。”楚庄王说:“我得以奉事宗庙和掌管国家,希望学到把它保持住的办法。”詹何回答说:“我从来没听说过国君自身修养好,国家却治理不好的,也从来没听说过国君自身修养不好,国家却治理得很好的。所以治国的根本在于国君自身的修养,象治理国家这样次要的事情我就不敢对您讲了。”

楚王说:“说得好!”

狐丘丈人对孙叔敖说:“人们有三件事最容易受到怨恨,您知道吗?”孙叔敖问:“那三件容易受到怨恨的事指的是什么呢?”狐丘丈人回答说:“爵位高的,别人就妒嫉他;官位高的,君主就讨厌他;俸禄多的,就会招来怨仇。”孙叔敖说:“我的爵位越高,我的志向就越低下;我的官越大,我的心就越小心;我的俸禄越多,我的施舍就越广泛。用这种办法来避免人们的三种怨恨,行吗?”

孙叔敖病重,濒临死亡,告诫他的儿子说;“国王多次要封给我土地,我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国王就会封给你。你一定不要接受好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一片叫做寝丘的土地,这块地不仅地质不好,而且名字也很不好听。楚国人情鬼,越国人信神,可以长久拥有的只有这块土地。”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要把好地封给他儿子。他儿子推辞不受,请求要寝丘,楚王就给了他,到现在还没有丧失。

牛缺,是上地的一个大儒,他到邯郸去,在一个名叫锅沙的地方遇到了强盗。强盗把他的衣服车马全部抢走,牛缺就步行离去,看上去高高兴兴毫无忧愁和吝惜的神色。强盗追上去问他原因。他说:“君子不用供养人身体的东西来损害这些东西所供养的人。”强盗说:“哈哈,真是有贤德啊!”接着,强盗互相商量说:“象他这样的贤人,去见赵国国君,如果他被派来对付我们,必定为难我们,不如杀掉他。”于是,强盗们一齐追上去,把牛缺杀掉了。

燕国有个人听说了这件事,就把全家族的人召集在一起,告诫他们说:“要是遇到强盗,可不要象上地的牛缺那样啊!”大家都接受了这个教训。不久,这个燕国人的弟弟去秦国,到了函谷关下,果然遇到了强盗。他想起哥哥对他的告诫,就与强盗奋力抗争,争枪不过强盗,财物被抢走了,又追上去低声下气地求强盗把抢去的东西还给他。强盗生气地说:“我们给你留下一条活命就够宽宏大量的了,你还老是追个不停,我们的行踪都要让你暴露了。既然当了强盗,还讲什么仁德呢?”于是把他杀了,还连累四五个同伴一起被杀害。

虞氏是梁国的富人,家境充裕殷实,金钱财物无计其数。

一天,虞家的人登上高楼,俯临大路,奏起音乐,摆上美酒,在楼上打双陆棋。一群侠客从楼下鱼贯而过。楼上打棋的人掷银子,中了头彩,因连胜两着而高兴得放声大笑、恰好有一只老鹰飞到楼的上空,从爪中失落一只腐烂的老鼠,击中了侠客。侠客们互相议论说:“虞氏享受富裕快乐的日子已经很久了,而常常有瞧不起别人的意思。我们不招惹他,他却竟然用烂老鼠来羞辱我们。这个仇不报,就无法在天下树立我们的勇武之名。希望和你们同心协力,率领手下人,一定要灭掉他们全家啊!

同伙都同意了。到了约定的那天的夜里,他们聚集了很多人,拿着武器攻打虞氏,彻底灭掉了虞氏一家。

东方有个叫爱旌目的人,要到某地去,饿倒在半路上。狐父那个地方一个名叫丘的强盗,看到了饿倒的爱旌目,就从身上拿下随身带的饭壶,用水泡饭喂他。爱旌目吃下三口饭,就能睁开眼睛看东西了。他对丘说:“你是干什么的?”丘回答说:“我是狐父人,名叫丘。”爱旌自说:“啊?你不是强盗吗?为什么喂我饭吃?我是一个讲究节操的人,不能吃你的食物。”说着,就两手支撑在地上往外吐,吐得喉咙里喀喀地响,还是吐不出来,就趴在地上死去了。

狐父的这个人虽然是强盗,可是他的食物并不是强盗。因为人是强盗就把他的食物也看作强盗而不敢吃,这实际上是不懂得名与实的关系。

柱厉叔在莒敖公身边供职效劳,自认为莒敖公不赏识自己,就离开莒敖公,隐居到海滨,夏天吃菱角,冬天吃棕树的果实。

后来,莒敖公遇到了危难,柱厉叔就向他的朋友告辞,要去为首敖公拼死效力。他的朋友说:“你自己认为莒敖公不赏识你,你才离开了他。如今却要为他去卖命,这样做就等于赏识与不赏识都没有什么区别了。”柱厉叔说:“不是这样。我因为自己认为不受赏识,所以离开了莒敖公。如今我又跑去为他卖命,这正表明他确实不了解我。我要去为他拼死效力,用这种方式来羞辱后世那些不了解自己臣下的君主。”

凡是了解自己就去为他卖命,不了解自己就不为他卖命,这才是循正道而行的人。柱厉叔可算是因为怨恨而不顾自己生命的人了。

杨朱说:“给别人利益,自己就会得到好处;给别人怨恨,就会给自己招来祸害。从这里发出而在外面得到反应的,只有内心的情感。所以贤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都很慎重。

杨朱的邻居丢了一头羊,他率领全家人,又请来了杨朱的童仆一齐去追寻。杨朱说:“哈!丢了一头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寻呢?”邻居回答:“岔路太多了。”追人的人回来之后,杨朱问:“找到羊了吗?”邻居回答:“跑掉了。”杨朱又问:“怎么会跑掉了呢?”邻居回答:“岔路上又分出岔路,我不知道该到那条路上去找,所以就回来了。”

杨朱听了,脸上露出忧伤的神色,好长时间沉默不语,从早到晚没有笑容。他的学生感到很奇怪,问道:“羊是不值钱的牲畜,又不是老师自己的。你却为丢了一只羊而不言不笑,这是为什么呢?”杨朱不回答,他的学生们不知道杨朱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个名叫孟孙阳的学生出来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心都子。

有一天,心都子和孟孙阳一起进了杨朱的房间,心都子问:“从前有兄弟三人,在齐国和鲁国之间游历,跟同一位老师学习,掌握仁义的道理后返回家;他们的父亲问:‘仁义的道理怎么样啊?’老大说:‘仁义使我爱护自己的生命而把功名摆在后面。’老二说:‘仁义使我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成就功名。’老三说:‘仁义使我既要保全生命,又要获得功名。’他们兄弟三人的方法相反,但都是出自儒家。他们谁对谁错呢?”杨朱回答:“有一个人在河边居住,熟悉水性,勇于泅渡,以撑船摆渡为生,收入可以供养一百口人。带着干粮来求学的人成群结队,可是淹死在水中的几乎有一半。他们本来是来学习泅渡的,不是来学习淹死的,可是得利或受害的差别却这样悬殊。你认为谁对谁错呢?”

心都子听了,默默不语地走出杨朱的房间,孟孙阳责备他说:“为什么你问得那么曲折,先生回答得那么怪僻呢?我更加迷惑不解了。”心都子说:“大路因为岔路太多而找不到羊,求学的人因为方法太多而丧失方向。学习的内容并不是根源不同,所依据的不一样,而学习的结果却有这样大的差异。只有归于相同,返回到统一的本质上,才能不迷失方向。你是先生的大弟子,熟悉先生的思想,却不懂先生的比喻,太可悲啦!”

杨朱的弟弟名叫杨布。有一次,他穿了一件白色的衣服出去。天上下起雨来,他就把白色的衣服脱了,穿着一件黑色的衣服回家。他家的狗不认识他了,冲着他汪汪地乱叫。杨布很生气,就要打那条狗。杨来说:“你不要打了!你也会象这条狗一样去做的。假如你的狗出去的时候是白色的,回来的时候变成黑色的,难道你能不感到奇怪吗?”

杨来说:“行善不是为了得到名誉,但是名誉会随之而来。有了名誉并不希望靠它得到利益,但是利益会自然到来。有了利益并不想因此引起争夺,但是争夺会跟着到来。所以有德性的人行善必定小心谨慎。”

从前有个自称掌握了长生不老的方术的人,燕国国君派人去跟他学习,还没学会,那个自称掌握了长生不老的方术的人就死了。燕国国君十分恼怒,要把那个派去学习的人处死。燕国国君的宠臣劝道:“人们所忧虑的没有比死更急切的了,自己所珍惜的没有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的了。那个人连自己的生命都丧失了,怎么能使您不死呢?”燕国国王听了,就没有把那个被派去学习的人处死。

又有一个名叫齐子的人,也想学习那个人长生不老的方术,听说那个自称掌握了长生不老的方术的人死了,就悔恨地直拍胸脯。富子听说了这件事,就嘲笑他说:“你想学的是长生不老,那个自称能长生不老的人已经死了,你却还感到遗憾,这正说明你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

又有一个名叫胡子的人说:“富子的话不对。一般说来,掌握了道术而不能实行的人是有的,能够实行而不懂得道术的人也是有的。卫国有个擅长算术的人,临死的时候把算术的诀窍告诉他儿子。他儿子记住了父亲教他的口诀却不会运用。别人向他请教,他就把他父亲教他的口诀告诉别人。来请教的人根据学到的口诀来运用这种运算技巧,与他父亲的本领不相上下。如果这样,死去的人为什么不能懂得长生不老的方术呢?”

邯郸的老百姓在正月初一把斑鸠献给赵简子。赵简子很高兴,重赏他们。有个门客问其中的缘故。赵简子说:“正月初一放生,显示了我有恩德。”

门客说:“老百姓知道您要放生,所以争着去捕捉斑鸠,这样一来,斑鸠死掉的就多了。您如真的想让斑坞活命,不如禁止老百姓捕捉。捉了以后再放生,你的恩德还抵不上罪过呢。”赵简子说:“你说得对。”

齐国的贵族田氏在庭院里祭祀路神,参加祭把的门客有上千人;座上有献上鱼和鹅作为礼品的,田氏看到了,感叹地说:“老天爷对百姓的恩德真大呀!它繁殖五谷,生育鱼鸟来供人们食用。”在座的门客们听了,象回声一样随声附和。

鲍家的小孩年仅十二岁,也在座,上前对卧氏说:“并不象你所说的那样。天地万物与人类共同生存,同属生物一类。同是生物并没有高低贵贱的分别,只是因为形体的大小和智力的高低而互相制约,弱肉强食,形成一种天然的食物链,并不是这类生物是为那一类生物而生存的。人类选择可以吃的东西来吃,难道人的食物是上天特意给人类创造的吗?再说,蚊子叮咬人的皮肤,虎狼吃肉,难道是上天特意为蚊子生出人类,为虎狼生出肉食吗?”

齐国有个穷人,经常在城市里乞讨。城里人讨厌他接连不断地乞讨,众人都不给他东西。于是,这个乞丐就去了田氏的马圈里,跟着马医干杂活,借此混饭吃。城里人戏弄他说:“跟着马医混饭吃,不觉得耻辱吗?”乞丐说:“天下的事情没有比乞讨更耻辱的了,乞讨我尚且不觉得耻辱,难道跟着马医干活还会感到耻辱吗?”

有个宋国人在路上游逛,拾到一块别人扔掉的契据,回到家里就把它藏起来,还仔仔细细地数了契据上的刻齿,告诉他的邻居说:“我富起来的日子不远啦!”

有个人家中有一棵干枯了的梧桐树,他邻居的一位老伯说干枯的梧桐树木吉祥,他就赶紧把枯树砍掉了。邻居的老伯于是请求把砍掉的枯树送给他当柴火。这个人就很不高兴,说:“邻居的老伯只是为了得到柴火,就叫我把树砍掉了。跟我住邻居,却这样阴险,做人难道可以这样吗?”

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怀疑被邻居的儿子偷走了,他看邻居的儿子走路的样子,象偷斧子的;面部表情,象偷斧子的;言谈话语,象偷斧子的;所有动作态度,没有一点儿不象偷斧子的。不久,他在山谷里掘土,找到了那把斧子。第二天,他又看到邻居的儿子,看他的动作态度没有一点儿象偷斧子的了。

白公胜全部心思都在想着叛乱的事情,散朝了他还呆呆地站着不动,倒拿着马鞭,马鞭头上的铁针刺破了他的下巴,血流到了地上,他还不知道。郑国人听说了这件事,说:“自己的下巴都忘了,还有什么不能忘呢?”意念高度集中的人,走路的时候脚绊在树桩上,走到土坑里,头撞到树干上,自己都不知道。

从前,齐国有个渴望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戴整齐到市场上去,到了卖金子的地方,抓起一块金子往回就走。官吏把他抓住了,问他说:“那么多人都在那里,你为什么拿人家的金子呢?”那个人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没有看见人,只看见了金子。”

posted @ 2006/12/10 20:22:00 myfreemail.lee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