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了ipd的培训,所谓ipd是指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中文译为集成产品开发,ibm和huawei都以ipd来指导产品开发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按我的理解,ipd的核心思想就是“集成”,强调的是平台+产品的研发思路,平台产品是指基础性的模块,类似于汽车的零件,如发动机,变速箱等,而产品是指真正面向用户的产品,如某种款式的汽车,不同的汽车用不同的零件构建,产品开发就是在集成平台模块的技术,满足不同用户的具体需求。
这个汽车生产的例子显然让我们明白,ipd决对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软件工程的实质也就是把软件开发当作普通的工业产品生产一样通过模块化操作和标准化流程,以提高效率,保证质量和节约成本。
作为一套成熟的管理体系,ipd有整套的流程和实现条件,这里就不能不提到系统工程的思想。
系统工程的实质是将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科学系统的组织管理,形成一个新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功能和效果超过了各个组成部分的累计,并能够产生新的特质。典型的例子就是篮球比赛对于好球队的一个常用语“团队有了化学反应”。
产品管理的整个范围大概包括两个层次,MM(marketing management)和IPD,从整个公司的角度看,包括市场,研发,采购,供应,生产、人力资源,财务,工程,技术支持,战略决策团队等方方面面,显然,这是一个矩阵结构组织。下面是一个典型案例:
对于小公司而言,这个案例有点过于复杂,但这些事儿必须要考虑,一个也不能少,不同的是组织结构的完善与否罢了。
还是回到pdt和mm这两个与研发最紧密的两个管理流程,以及把二者结合起来的需求管理流程,mm是公司战略层面的东西,它决定公司该干什么,其结果是对于客户需求的产品化描述和投资这个虚拟产品的计划---《项目任务书》,ipd是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它决定公司该怎么干,始于pdt(production development team)收到IPMT(Integrated Portfolio Management Team)的《项目任务书》,经历“概念,计划,开发,验证,发布,生命周期管理”,直到退市为止。其间的交互和控制就是将二者联系起来的需求管理的流程,注意,ipmt通常是放权pdt方法,严控产品范围。这就像我们装修房子一样,业主做出构想和预算,选择承包商组织实施,具体怎么干不管,但要检查质量、保证进度和控制成本。
mm是公司成败的关键,通常是由公司的管理层,产品线经理,客户代表,技术负责人,财务,供应,人力资源负责人等组成的专家小组,我们都知道技术创新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但爱因斯坦特说过“手段的完善不能代替目标的明确”,客户的真实需求就是我们的目标,能够现实满足的需求就是我们要做的产品,背离用户需求这个目标,所有的技术手段都毫无意义。下面是mm的关键步骤:

经过这些步骤,实际上就决定了产品战略(产品战略远景,产品平台战略,产品线战略,新产品开发),下面就转入ipd流程。
pdt是矩阵型管理的产物,研发项目经理只是其中的一员,其负责人一般称为“**产品经理”,组成结构可以如下图示:

mm授权pdt进入ipd流程后,主要工作就是评审和控制管理,下图比较经典:

最后,说说文化,所有的流程和管理制度的背后是人,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1、为客户服务的文化,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
2、团结协作的文化,不要零和要整合;
3、“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文化,知止;
4、执行力至上,讨论是为了执行服务的;
5、细节决定成败,注重细节是成功者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