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阶段
1、项目输入是否已获得?SOW和用户需求是否收到?按要求存放在配置库了吗?项目组是否参与了系统设计和分配需求的讨论或会议(确保项目项目范围清楚)?
2、高级经理、项目经理、项目组成员、QA、测试人员及相关其他组人员是否review了SOW和用户需求(这次review的人员选择很关键)?review的checklist是否使用了?(这次review的意义非常重大,所以需要检查是否使用了checklist)reveiw记录的问题是否跟踪和记录?
3、不可行、不可测的需求是否标识并澄清?项目交付、验收准则、约束和依赖是否在SOW中明确定义?
4、高级经理是否已经签署了SOW和用户需求?(委外作业可能要求客户签署用户需求,不是客户发过来的需求就一定要一字不改的执行,评审之后的需求一定要客户确认签字,这是目前项目开发尤其是委托开发或外包存在的较严重的问题,虽然签字不一定有效果,^_^)
5、用户需求是否发生过变更?变更过程是否得到控制?变更申请记录单保存了吗?CCB批准了吗?变更影响和决策结论是否文档化记录了?相应的工作计划、工作产品是否进行变更?需求跟踪是否进行了更新?(这点很重要,99%的项目做不好,或者做得不规范)
估计
1、估计活动是否按估计规程进行?
2、工作量和规模之间的关系是否建立?是根据什么建立的?是否对所有的假设进行了记录?
3、组间支持的工作量是否已经估计了?(比如给文档部提供技术文档草稿、参加其他组的review的工作量)
4、估计结果是否经过批准?保存在配置库了吗?
5、有过重估计吗?什么进行的?重估计完成后相应的计划是否有调整?
6、估计过程是否使用历史数据?使用的历史数据有记录吗?对历史数据是否清楚其背景?
计划
1、项目过程是否明确定义?项目偏差、裁减以及对应的理由是否明确定义并记录?(部分公司有专门的项目过程手册PHB,如果没有PHB,可定义在项目计划中。)
2、项目裁减是否符合规程中的裁减规则?
3、PHB是否进行了review,QA、高级经理是否提供了review意见?review意见是否记录和跟踪?
4、PHB是否经过批准?
5、项目过程发生过变化吗?变化之后是否更新PHB?更新后的PHB是否经过批准?相关计划是否更新?
6、项目计划是按估计结果制定的吗?
7、PPL中是否包含组间协调接口人,依赖关系是否明确写入PPL,如果有相关组的交付,是否记录了验收条件?
8、项目资源需求是否进行了计划?
9、计划是否进行了沟通并获得相关组的承诺?
10、质量活动是否进行了计划?
11、培训需求是否已经标识并计划?
12、交付件和过程的质量目标是否确定并且合理?周期性的质量控制活动是否已经在项目进度表中定义了?项目组成员是否都清楚质量目标?
13、质量目标是否设定了优先级?如果质量目标和组织目标不同,是否记录了相关的解析说明?高级经理是否review了质量目标?
14、是否制定了达到质量目标的计划和应急措施?
15、项目是否存在性能等方面(可靠性、可维护行等)的质量需求?计划中是否包含了性能目标?以及达到该目标的计划?
16、是否制定了项目的风险管理计划?是否考虑了产品或者系统级的风险?是否使用了风险数据库?
17、风险管理计划(RMP)是否规范?是否对风险进行了优先级的划分?风险的规避措施和应急措施是否行?风险是否进行了跟踪和更新?
18、项目报告(项目状态报告、阶段结束报告、例外报告、关闭报告等)格式和频度是否与项目计划一致?
19、计划中是否定义了里程碑、任务间的关系、关键依赖、质量控制活动?
20、项目计划是否经过评审、批准和分发?评审记录保存了吗?
21、项目开工会是否召开?遗留问题是否跟踪和关闭?
22、项目文件夹是否建立?所有人是否都有访问权限?
23、项目计划是否基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