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故乡在大海边,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而我却是在内陆长大的孩子,没有经受过海水的沐浴。尽管这样,对大海还是有着一种亲切的感情,总是充满了美丽的憧憬。小时候回故乡,最想去的就是海边。喜欢在海滩上踏着薄薄的海浪,漫无目的的游走,听着耳边海风温柔的吟唱,慢慢地看着身后留下的一个个浅浅的脚印瞬间消失在海浪的足下。喜欢在退潮的礁石下,踩着浅浅的水洼,寻找着梦里的美人鱼。但每次找到的却是长着八只脚的小蟹子或是美丽可爱的贝壳。但好奇的童心很快就忘记了梦,快乐的投入了童年的戏耍中。 二十年了,岁月风干了童年金色的幻想,一个少年带着未来的憧憬,重新回到了大海边。岁月沧桑,风尘依旧。不变的是更古不息的海浪和海浪永远淘不尽的金黄的沙滩,变的却是少年的心境和对世界的感悟。再也不会对着大海激动的狂呼乱叫,再也不会去寻找梦中的美人鱼,再也不会去问父亲:"天空是不是海的尽头?"再也不会去注意那浅浅的被海浪一瞬间吞没的身后的脚印。只是默默地在站在海岸的栏杆前面,静静地感受着海之魂。 海的灵魂中蕴含着一种美丽,每当感受到这种美丽,心灵便会为之深深的感动。因为它所带给我的不仅是感官的某种惬意,更多的是让我感动的心境。 站在海边遥望大海,一股博大的气势汹涌般迎面袭来。远处海天相接,水天一色,望不到边际,只有空间的一种茫茫的无穷感,眼前是无尽的辽阔和空远。而自己也在这辽阔和空远中渐渐的融化、消逝,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人世茫茫,自我不过是世间的一粒微小的尘埃罢了。曾经的狂傲、雄心、不满、苦恼不过是一种庸人自扰、自欺欺人而已,没有任何的意义。于是,顿然醒悟:博大能够包容一切!人世间总是充满了太多的矛盾和混乱,因此人与人之间充斥着太多的争吵、事端甚至杀戮。曾经读过这样一句话:"刺激与回应之间仍会有空间。"事端往往是因为外界的刺激而引起的,而当一个人受到外界的刺激时,在做出回应前,仍有一定的空间能够包容这种刺激带来的打击。如果无视这个空间,外界的刺激就演变成了事端开始的根源,演变成人间的争端甚至悲剧。如果人类能够拥有博大的胸怀,懂得包容,人生就会变得安然而又平静,人生也就少了太多的遗憾、苦痛、争端和杀戮。 天空渐渐暗了下来,夜色变的浓重起来。远处的海面也在这夜色中暗淡下来,只有呼啸的海风和汩汩的海浪还在耳边低低的诉说着海的历史和沧桑。抬头远望,远处的海面上升起了一轮明月,月光朦胧,淡淡地洒在海面,随着海浪悠悠地荡漾在此起彼伏的波涛里,很美,亦很悲怆!忽然想起了李商隐的诗句:"沧海月明珠有泪",隐隐动容。一颗疲惫的心在这月光下,变得轻松而又宁静,心灵被一股巨大的美所征服,忘我地融入了温柔的自然中......现代的生活节奏太过迅速,紧张而又忙碌。每日在一个城市中不停地疲于奔命,单调而又无味,只是为了心中的欲望,物的欲望。人们抓住能够抓住的一切机会疯狂地攫取与占有着,贪婪而又无止尽,而占有的同时却背叛着自己的初衷。曾经没有的现在都有了,可曾经拥有的现在却没有了。人们盲目地追求着时尚与现代,却失去了太多原始的自然本性和心境。 在海岸的下方,有一堆裸露的礁石,在月光下闪着微光。海浪不停地被海风驱使着冲向海岸,在礁石的身上撞得粉碎,化做无数的浪花在一瞬间消逝在海风中。而礁石就是在这更古不变的撞击中,变得千疮百孔,棱角分明,在自己的身上刻下了岁月的皱纹。他预示着大自然一种不变的法则,一种笃定的信念,一种不懈的精神。海浪一次次撞击的背后是大自然伟大的力量,是一种锲而不舍的意志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信念。生命中有着太多的放弃和遗憾,在命运的道路上失去了太多太多。人缺乏的是对自然规律的虔诚笃信和对自我意识的信心缺乏,更多时候支持自己的是当前的形式和周围的环境而不是自己内心的意志和信念。人类总是过多地依赖外在的呵护而放弃了自身的努力。从而在生活中陷入了无法自拨的窘境且越陷越深。人类最大的悲哀就是丢失了自我。胆怯、懦弱、麻木、得过且过。于是,人类的生活成为了缺乏信念和思想的糨糊,粘住了时代思考的神经。 一阵海风吹来,带着海的凉意,打断了我自由驰骋的思想。月夜下的海面更加的安详、静谧,泛着点点的月光,在温柔的夜色里静静地睡去。 而我的眼前浮现着人生最美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