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机制不如发达国家,中国企业是在较为落后的条件下与世界企业竞争,为了做长做久,企业必须运用战略,这就涉及到企业战略究竟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作用的问题。由于战略管理是从国外引进的,有许许多多的解释,成为困扰中国企业的难题。本文从九个方面予以澄清和解释。
第一,企业战略是针对企业发展的,还是针对企业经营发展的。
目前,MBA战略管理没有区别企业与经营的关系,把企业当作死的工具,所以它只是针对经营的发展,而不是针对企业的发展,这就从根子上造成了战略的混乱。
正确的解释为企业是有独立利益、独立意志和独立行为的生命实体。经营只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手段。经营的发展不等于企业的发展,如同姚明收入增加不等于姚明的发展,姚明的球技发展也不等于姚明的发展,但在一定时期,姚明的发展有赖于他球技的发展。所以,企业的发展战略是针对企业的发展,不是针对经营的发展,但包含经营的发展。
第二,企业战略是为了提升企业生命力,还是为增强竞争力。
企业是生命实体,其发展保持内部的平衡和外部的竞争力。提高竞争力是通过打破平衡,追求优势差异实现的,但竞争力是企业生命力的外在表现,是以生命力的内在平衡为条件的。若没有生命力的保证,若不以提高生命力为前提,一味做大做强竞争力,实际上是外强中干,不可能持久发展。长虹、联想等大企业的竞争力在国内均首屈一指,也都承认患有大企业病,难以适应环境变化,管理成本、费用快速上升,居高不下。企业的生命力表现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经营、管理、组织三方面发展的协调匹配统一。若只追求某个方面的发展,都可能造成不平衡,降低生命力。因此,可以说战略是研究平衡发展,研究各个方面平衡的过程,是为了提高生命力。
第三,企业战略是提升主动态势,还是打造核心优势。
许多企业以为战略是为了提高竞争力,是创造优势或核心优势,甚至以为有了优势就会有自主态势,是不全面的和颠倒的。在竞争中保持自主、主动的态势比保持优势更重要。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凡是以弱胜强的,都是在态势上占上风,而不是拥有优势。从发展空间和发展自由的关系来讲,主动态势是使二者统一起来。而核心优势只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相比较形式,局限于一定发展空间和自由。三国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未增加优势,但态势变了,使徒有优势的袁绍被迫称臣。主动态势一方面会表现为许多优势,另一方面会不断发展新的优势,扩大各种优势。因此,战略是提升主动态势的。故孙子讲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第四,企业战略是推进和转化主要矛盾的,还是解决面临的各种困难和瓶颈问题。
企业在发展和经营中会产生许多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和困难要分别解决才有效。但它们都不是孤立的,是互相联系的,一方面有一个共同的纽带,另一方面又互相制约。因此,只有解决这个共同的联系和相互制约,才可能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反之,若不能推进转化这个共同的联系和制约,原有的问题和困难还会在解决中产生新的麻烦。
许多企业制订的战略规划不首先针对主要矛盾,而是针对具体问题或目标。这样目标的产生、确定和解决都没有合理依据和可能。比如对企业发展是先有问题还是先有目标的争论就是悖论,缺失合理的依据。
第五,企业战略是思想指导工具,还是操作工具和管理工具。
任何实践都要有思想指导,无意识的实践只会失败和不成功。因而战略作为最高层次的工具,是指导各种实践的思想工具。比如联想提出贸工技的战略思路,不同于北大方正的技工贸战略思路,从而它的各项经营指标也不同。许多企业在制订战略规划时,重点放在确定指标和分解指标上。从贯彻落实目标上是对的,但在制订和研究战略时,应注重思路,思路是规划的灵魂,是对企业发展和经营发展关系的把握和关照。
后面几个误区点击标题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