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oocoo.mypm.net
公 告
登 陆
日志日历
日 志
评 论
链 接
统 计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策略家(转)

在这世纪之交, 站在历史长河的重要关口,回顾二十世纪,究竟哪些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企业家和策略家?
    财富杂志所选出的本世纪风云企业家,分别为福特汽车的亨利福特、通用汽车的史隆、华玛百货的华顿,以及微软的比尔盖兹。这四位企业家对今天企业世界的生活、规则和管理等各方面,都带来什么样的深远影响呢?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Frederic Winslow Taylor)
    很少人能在自己有生之年看到自己的名字成为字典的一部份,但泰勒做到了。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从小就富有研究的精神,着迷于时间动作的研究。在钢铁厂当工程师的时候,泰勒逐渐形成科学管理的概念。在一八八一年的时候,执行了他第一次的时间研究。泰勒的创新及对于生产力的改善,引起了制造业极大的注意。
    一八九五年,泰勒发表了「计件率系统」,强调管理者要分析工作,设定更高的生产标准,并帮助员工去达成目标。这种由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在当时是革命性的,并改变了之后一百年人们的工作方式。
    一九一一年,泰勒发表「科学管理原则」,将其研究工作总结。这本书被译成十种语言,对于实务界有重大的影响,虽然其装配线的概念被后人批评缺乏人道主义,但对于大多数工作场所确实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直到今天,在全球无数大企业里,我们都仍可以看到泰勒的影子。

时间就是用来花费的----亨利福特(Henry Ford)
亨利福特说:「时间就是用来花费的。」但不包括没有效率的浪费时间。不难想象,福特是第一个大规模使用装配线的公司。输送带系统的使用,不只节省了工作者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成本及价格,因而增加中产阶级对于汽车的需求。到一九一四年的时候,福特已经占有美国一半的汽车市场。
    亨利福特相当注重员工的福利。他在生产力提升之际,给予员工加倍的薪水,加巩固了福特在美国的印象及地位。一九二○年经济大萧条时,亨利福特采取实时系统(Just-intime)来减低存货,将存货转至经销商,经销商为了继续保有授权亦只有配合,福特因此能在经济大萧条时不受影响,表现了更高的竞争力。特推出的T型车>只生产一种车型,颜色也只有一种选择:黑色,成为管理史上的经典案例。福特最后因为忽略了消费者喜好的改变,没有及时采取因应行动,而失去了半壁江山。但他对全球汽车业的影响,却是无庸置疑的。

组织思考的典范---史隆(Alfred P. Sloan, Jr.)
    史隆担任通用汽车公司总裁长达二十三年。当史隆加入通用的时候,通用正陷入重大的危机。缺乏营运及财务的控制、信息缺乏、现金无法周转、产品线混乱,促使史隆深入进行组织研究,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史隆认为,组织架构应随着企业扩张而调整。经过了在通用多年的经验,他认为组织架构应以活动来划分,首先依不同功能来成立部门,而在每个部门设一个管理者来负责。每个部门都是自给自足的团队。
    第二是要建立财务控制,有了财务控制才能达到分权。控制机制得随时保持产品及分货的最新纪录。
    史隆秉持着「大即是好」的原则,认为所有成功的企业都会趋向成长,而通用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效率的成长。史隆的成就,不在于一九二一年,让濒临破产的通用汽车公司在短短三年内反败为胜,而在于他建立的组织原则,历经半个多世纪来的经营环境变动,其管理创新仍被公认为组织思考的典范。例如,史隆成功改造通用汽车公司的二十五年后,亨利福特的孙子,引用史隆的组织原则,让福特重振雄风。之后更有许多企业,引用史隆的组织原则,成为企业界的标准。

品质管理----戴明(W. Edwards Deming)
    如果说有人也外国比较受人敬重,那戴明就是最好的例子了。戴明的「品质管理」在日本深受欢迎数十年以后,才逐渐受到美国的重视。今日,戴明的品质管理已经深入了全球许多企业,不只工作现场的员工,公司的每个部门,乃至于每个训练都要为产品品质及成功负责。戴明的统计及管理背景,使其注意到过程的重要性,将公司的机器、产品、人以及组织环境巧妙结合,可以达到顾客的需求。
    「持续改善」是戴明品质管理的重要概念,强调从小地方着手,以获得较大改善。包括福特、通用汽车、宝碱等公司都接受这个观念。
    戴明的「十四点原则」更成为很多企业奉行的圭臬,包括建立一致的目标、持续而永久地改善产品及服务、打破部门间的障碍等,对企业界造成很大震撼。即使戴明去世之后,「戴明机构」仍持续贡献,表达对人性及前线工作者的关怀,以改善每个人的生活品质为目标。

华德迪士尼(Walt Disney)
    看到华德迪土尼,常令人想到家庭娱乐,以及著名的「米老鼠」。迪土尼从小就是个勇于做梦及冒险的人。从工作室开始,一直到成名作「米老鼠」初次登台,迪士尼迅速进入卡通世界,使艺术能以更活泼生动的方式呈现。
「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更为迪士尼带来可观的收入及多项奥斯卡奖。
    迪士尼主动创新求变。他不以创作卡通为限,希望可以朝向全方面的家庭娱乐组合发展,包括电视、主题公园以及都市规画。一九五四年,他率先以完全彩色呈现电视节目;一九五五年,迪士尼乐图诞生;一九七一年,迪士尼世界揭幕,迪士尼一步步地改变了这个世界。
    另一方面,迪土尼也是杰出的管理者。在管理创意方面,他注重训练以及顾客服务,很早就认定了团队及伙伴关系的威力。有人质疑迪士尼的设计已经太过雕琢,但在许多人的心里,迪士尼仍然充满了魅力。


连锁店经营典范----克罗克(Ray Kroc)
    克罗克在五十三岁的时候创立了麦当劳,提供人们快速、便宜的外食。今天,麦当劳已成为全球连锁店的典范。克罗克将麦当劳定位成适合家庭共享的地方,并且确保无论在哪一家麦当劳,顾客消费的经验都能一致。他以谨慎授权来达到这个目标,并严格控制菜单的项目和价格。
    另一方面,克罗克非常注重品质跟清洁,所以他将营运尽可能的自动化,并且严格训练加盟人员。克罗克对于其信念的坚持与一致,是麦当劳成功的重要因素。克罗克以简单的菜单及高度的标准化来制作经济餐,并运用大量广告,来引发消费者的需求。如同克罗克所说:「销售的定义就是要罗顾客跟着你的方向走。」虽然克罗克在其它方面的投资没有这么成功,但他的汉堡王国已经深深进入许多不同的文化与家庭。
    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彼得杜拉克,是许多企业界及学者都非常推崇的管理思想家。出过三十多本书,杜拉克最重要的贡献,是将管理者如何管理的想法组织起来。
    在许多的箸作中,杜拉克建立了管理的原则以及管理者应有的角色及责任,提供全球各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例如「目标管理」的观念就是其重要贡献之一。一九五四年时,大多数管理考只注重过程,不重视目标,杜拉克让经理人将思考集中在活动的目的上,而不是活动本身,并希望管理者为结果负责。
    多年来,杜拉克不断拓展视野,他是第一个提出「知识社会」以及「知识工作者」的学者。早在一九五○年「新社会」书中,他就强调内部创业者、创新者及敢冒风险者的重要。即使在现在,杜拉克的思想仍对于管理界有极大的影响。

以最低的可能价格购买----华顿(Sam Walton)
    「以最低的可能价格购买」改变了美国家庭购买的习惯,华顿也因此建立其零售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大型的零售店在城市兴起,人们不在乎产品的品牌,只在乎销售的价格,加上广告的强力促销,许多人纷纷拋弃原有的传统零售店,转向凯玛(K-mart)等大型商店。华顿不禁思考,为何不在小镇设立类似的商店?以他多年在小城镇经商的经验,知道小城镇的消费人数不少,而这个市场还没有其它签争者注意到。他也发现小城镇的居民希望如同大怕市居民一般的消费,这促成了华(Wal-Mart)的产生。
    华玛的后勤策略是,在一个大型的华玛仓库,在一天可往返的距离周围,开设一些据点,借着大量采购,低成本而快速的配送系统,使华玛可以用折扣价提供有品牌的商品。一九九一年,华玛变成美国最大的零售业者。华顿于一九九二年逝世,他不只创造了他的零售王国,也创造无数的模仿者。今天在各个产业,从玩具反斗城到家庭仓库,都可以看到华玛的模式。

盛田昭夫(Akio Morita)
    今年是新力随身听满二十周年的日子。随身听的出现,宣告个人电子化时代的来临。盛田昭夫及新力公司认为,企业要给予人们他从未想过须要的产品,然后给予教育与沟通。这个信念成为新力公司不断创新的动力。盛田昭夫认为每个人都会有些新想法,但重要的是如何解释新想法,并在产业中应用。在认定晶体管对新力公司的价值后,盛田昭夫试着将晶体管运用到每天都会使用的东西上,例如收音机,最后应用于随身听上。为了迎接竞争与挑战,新力持续投入创新,将百分之十的经费用于研发当中。盛田昭夫不但建立了新力的品牌知名度,也注意到全球化的潜力,他因此举家迁居到纽约,以感受不同市场顾客的需要。
    一九八八年,新力已经变成美国人心中的第一品牌。盛田昭夫以他坚定的信念,除了促进个人电子时代的来临,也成功扭转了大家对「日本制产品」的印象。

威尔许(Jack Welch)
    一九八一年,威尔许接任奇异公司董事长兼最高主管。他首先大刀阔斧裁撤总部的策略部门,进行组织瘦身,五年内裁减了四分之一的员工。威尔许认为官僚是阻碍组织创新及反应时间的因素,所以极力精简组织。
    为了让奇异公司成为敏捷的竞争者,威尔许要求各事业部在其产业内成为领导者,否则就关闭裁撤。威尔许同时减少层级,放弃没有成长希望的事业,集中资源在有成长潜力的事业上。
    一九八九年,威尔许在公司内推动类似品管圈的活动,追求没有疆界的组织,铲除部门间的障碍,促进信息分享,以使组织更加活泼。威尔将奇异从制造公司转型为服务公司,提供顾客解决方案。威尔许宣告公元两千年将从奇异公司退休,他推动变革并订定策略的能力,是后人难以望其项背的。

五力分析---波特(Michael E. Porter)
    在大家对策略没有一致定义及形成方法的时候,波特提出「策略形成的根本就是对付竞争。」波待提出著名的「五力分析」:决定产业长期利润的因素有五个,包括:产业中的竞争对手、潜在竞争者的威胁、替代性产品及服务的威胁、供货商的议价力,以及购买者的议价力。企业竞争的方式会影响这五力,因此企业必须寻找可维持的竞争优势。基本上企业有两种做法:追求比对手低的成本;或提供与竞争者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都可以形成厂商的竞争优势。
    波特的观点在企业界获得很大的回响,AT&T、宝碱公司等跨国企业都曾向波特咨询。一九九○年,波特出版「国家竞争优势」,更让他的影响力超越企业领域。他认为,维持国家竞争力不只要靠国家天然禀赋。更需要企业不断的创新及升级。虽然有人质疑可维持的竞争优势今天已经很难建立,但至少波持提供了一个慎密的策略分析架构,还没有人能够超越。

盖兹(Bill Gates)
在本世纪这些重要的策略家中,盖兹的影响力是今天企业界最明显感受到的。身为微软的CEO,盖兹经过不断的尝试,将梦想实现,终于成功的将微软窗口及MS─DOS系统,在个人计算机普遍使用,转变了信息科技的世界。
    微软的产品虽然令人感到神奇,但微软公司的创立更能显示盖兹的创造力及才智。在盖兹创立微软之前,世界士并没有任何纯粹的软件公司。当时企业普遍认为做硬件才能赚大钱,软件只是必须而痲烦的附加设备。盖兹看到软件市场的机会,创立了微软。事实也证明,软件市场大有可为,甚至远远超过硬件。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微软是第一家提供股票选择权给所有员工作为报酬的公司。结果,微软巩固了员工的忠诚度,减少员工的流动,也创造了许多百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
    盖兹不只是科技工作者,也是创业家及企业建构者。秉持不断创新的精神,建立微软帝国超级的竞争优势,盖兹不只为信息科技写下了全新的一页,也改变了人类的工作及生活方式。

coocoo 发表于 2008/10/21 10:15: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