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是因为古建筑是对一个城市的记忆,反映了城市的文化,即石头的文化。建筑风格反映社会面貌,是十分概括的。如果对那个社会不熟悉,很难看出来。不过,只要把它和当时社会的各个主要方面联系起来,下一番研究的苦功,就不难理解它。欧洲人把建筑叫做石头的史书,不是毫无根据。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古代建筑有独特的结构造型以及精湛的建筑工艺,是凝固下来得文化,是古代建筑文化的缩影。
19世纪,德国哲学、艺术大师谢林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同音乐一样是靠人们的体会、感受,来欣赏艺术价值的。例如上海电视台的上视大厦,这座大厦的形象,虽说是一座高层建筑,但它以柔和的曲线,弧形的墙面构成其外立面,因此具有刚柔结合的美感,大楼立面用铝合金板、玻璃组合幕墙,以一系列的虚实对比手法,使建筑很有韵律与节奏感。说这座建筑象什么,也并不是建筑审美的着眼点。“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与建筑在这一点上有共同之处,说这个音符、这段曲子象鸟叫、象虫鸣,也没有给这个曲子增添什么美感。音乐是抽象的,说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似是“命运在叩门”,这才点到了这首曲子的真正审美所在——激情、振奋、感动,这才是这首交响曲的美之所在。建筑也同样如此,当我们看到一座好的建筑,被它的形式所感动,其实与听了一首好的乐曲的心情是一样的。
建筑是住人的机器,是在“现代建筑运动”中提出的,这些倡导者非常崇拜工业革命,认为建筑建造业和“飞机”、“汽车”一样是供人使用的机器。这口号宣布,建筑不再是同手工业相联系的艺术品,而是同现代大工业相联系的工艺品;宣布现代建筑同二千多年来建筑的本质区别;宣布新建筑有自己的新观点和设计原则。同时,还有另外一句口号“以少胜多”。这两句口号划清了新建筑同旧建筑的界线,甩开了遗产和传统有束缚,使新建筑在新道路上轻装前进。这两句口号,标志着建筑思想的大解放,使建筑学能够更自觉地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同现代大工业结合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