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复制收藏
后台管理 发布日志
日历
登录
最新日志
最新留言
最新回复
西方咨询公司很趋于把战略格式化,工业化

  西方咨询公司的战略怎么搞出来的,就把天才的创造过程给它公式化、流程化,真正的战略创造是不可复制的,所以套路性的战略步骤往往是一些二流人士发明的,甚至解释

一流人士的创造本身,就像批评家写文艺批论一样,他本身写不出好东西,只能把好东西给它第一拔高化,第二平庸化,他拔高也是为了平庸,他想证明这个文艺的创作是有规律

的,要不然我怎么可以评论呢,战略的步骤的发明也是如此,证明一个天才对战略的创造是有它内在规律的.
  其实是狗屁不通,不可能有内在规律,天才对战略的这种发明,它其实不是发现,战略不是客观存在的,战略是奇思妙想,战略就是把企业的一把乱牌打成好牌的独门组合,

是把企业所有的资源能力,所做的特殊维度上面的特殊发挥.
  但是咨询公司认为必须把战略的产生给他格式化,步骤华,去神秘化.否则的话,战略不就是被少数极端人士垄断了,所以战略里面步骤化的浪潮,事实上是有史以来的一个去神

秘化的过程,把战略从宗教,从神秘主义落到地上来,大量的企业战略的制定,也由此被步骤化,这也是我们后面要讲到的。
  战略主张先要对宏观,中观,微观进行分析.
  宏观分析,本质就是把握趋势把握主流.我们对宏观的理解,能够开拓我们对企业的新认识空间. 主要是政策面、国家面内在脉动的领会和把握
  中观分析,本质就是跳出行业看行业,理解企业本身是被动的,行业里面的力量决定了企业,行业是大潮流,企业是小潮流,企业不可能逆大潮流而动,企业只可能在大潮流里

面,跳出自己的小潮流,在大流行里面走出自己的小特点,而不可能相反. 如果这个行业在走下坡路,那么我们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行业在走上坡路,我们再难也能挺过去,事

实上是给了企业,用大局观,用时空观动态来看企业的一种角度。
  微观分析,具体到企业个体上面,把企业与它的边界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就是不管大事悲观还是乐观,具体企业,你个人的小气候层面,毕竟你的行动是取决于小气候.
  总之宏中微的分析过后,确信我们基本上没有遗漏了,如果战略有什么当初没想的,没顾及到,没深入对待的,那也要愿赌服输,我们事实上想得到什么结论呢,是想找出一条更好

的发展之路。
  宏中微分析完了以后,一般会得出一个结论,什么结论呢,就是你企业除了现在的选择以外,还面临哪几个选择,还面临哪些基本选择,选择与机会分析出来以后,我们怎么

办呢?
  进一步在企业内部分析,挖掘它现实和潜在的资源与能力,就是重新认识,带着新的眼光,不要用老眼光,而且你不是刚好对外界分析完了吗,正好趁着你脑子活,脑子热.宏

中微分析的基础要素量越大,越裹胁着新的知识与力量就越能突破性认识,
  资源与能力之间分析出来以后呢,进行配置,两两配对,配置出若干排列组合以后,这里面就有无数的排列组合,无数的排列组合本身还有排列组合,再组合,所有组合的方

案,理论上有无穷种,事实上按照理论的风险偏好,只有几种,现实生活中的排列组合还是比较简单的.
  排列组合与排列组合PK,进行决策分析,决策分析以后,选出一条科学的战略。
  这个思路还是很对的,一分析正好外部有机会能力,里面有资源,能力.内外就进行资配置.
  一般的咨询公司做战略,如果讨巧一点,共做三五个战略方案供选择,四个明显是陪绑的,只有一个是值得选择的,A,卖掉,关闭公司,回家。B什么什么,C,只有C是看得过

瘾一点的,D、E又是陪绑的,让客户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选择余地.
  好一点的咨询公司做战略,会把几个非常不可思议的战略放进来,另外把一些符合常规的战略放进来,通过这些狂想战略,打开企业的思考. 把一些狂想方案,也作为战略备

选方案拿进来,这就是为了松动企业脑海里面的灰尘和蜘蛛网,使得企业在下一次,在面临战略选择机会的时候,能够眼界更加开阔
  这些狂想客户肯定不会选,但以后企业碰到类似问题,或者碰到创新的时候,会拥抱变革.
  比如说大前研一给麦当劳做过战略,其中很重要的战略是麦当劳买玩具送汉堡,这个战略常人都知道不可能被选择,但这是世界上最津津乐道的一个战略,就是人们每次都会

谈战略,都不会忘记这个战略,谁都要问,如果麦当劳真的这样做,又将如何。这里面的奇思妙想空间实在太大了,就是这个战略,一直激励着麦当劳一直进行创新,所有的麦当

劳的变革,如果有人反对麦当劳做更进一步的变革的时候,就有董事会把这个拿出来,我们现在的变革算得了什么。从国际上来看,这样做战略是很开阔的思路,也惟有这种战略

,才带给了企业很多远见卓识的东西。
  所有的战略方案的选择,事实上我们日常中是用本质是德尔非法的集体决策会来进行裁决,甚至是权威法,一句话就是董事长选择什么.
  而真正的战略方案之间,有很多复杂的关联性和隐秘价值的取舍,很多企业经常会用决策树来进行这个选择,就是每一个方案,测算其收益,风险,实现的概率,然后多个方案之

间进行矩阵选择.通过几个指标与指标之间的对比,挑选一个与本企业管理风格比较接近的.
  比如说有些企业愿意选择高风险的那种方案,有些企业愿意选择安全的,有些企业对于增长很看重,有些企业特别选择管理.
  这些做战略的方法其实是有隐性局限的,只适合单体公司
  首先进行宏中微分析;其次内部进行能力与资源分析;再次二者进行匹配产生若干战略方案,再次多个战略方案经过比较选择出一个可行战略,最后这个战略进行细化和深化,另外

战略的实施还要进行反馈和调整,最最后,战略本身还有发展和优化.
  其实这个传统的战略的规划步骤,是西方哲学的一个经典写照.
  西方哲学的最核心的一个逻辑就是
  第一步发现问题,第二步确认问题,第三步提出多个解决方案, 第四步确立唯一解决方案及路径,第五步操作并反馈.
  西方解决所有的问题,就是按照这个命令在操作。按照毛泽东的话说,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是整个单体公司战略的核心,但是单体公司战略所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是,集团公司做战略的时候,最可怕的就是面临不确定,任何一个集团公司,首先它是多元化的时候

,它事实上面临着多个行业之间的动态组合,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可能去追求极限发展,或者做最大的程度的协同,当然更多的选择的是中间的无数个中间状态,而且是无级变速

的,任何一个板块既可以单纯追求极大价值,又可以完全牺牲自己,为其他板块做支持和服务,做协同。但实际上每一个板块都既可追求一定的价值,又会做一定的协同,也因此

多个板块,多个产业就面临一系列的排列选择,根本你没法认真地分析每一个板块,因为每一个板块都有巨大的不确定性,每一个板块都既有可能重叠得到资源和支持,又给另外

一个板块提供资源与支持,这样一来,面对最大的选择是,当每一个板块都是不确定的时候,当每一个板块都是开环,不是闭环。
  我们这个时候再来反思单体公司战略,我们原来发现,单体公司战略,虽然看着好像是很开阔的一个思路,但是它的整个思考方法非常封闭,就是确定的行业,确定的发展道

路,它有几个隐含主题是不变的.
  第一在本行业里面做大做强,撤出本行业几乎不提,撤出本行业就几乎不是这个战略。
  第二,不仅要在本行业里存在,而且一般来讲,都是在本行业里要持续发展,尽管有时候可能会退缩或者撤退,但总的来讲,事实上是一种增长,不仅要在本行业里扎根扎下

去,而且要在本行业里持续发展下去。
  第三,就是要追求在本行业的价值最大化。
  第四,企业的任何一种选择,都只不过是权宜之计,或者是对本行业的一种补偿,一种补充,这是单体公司战略,
  我们只有对比集团公司战略,我们回过头来才发现单体公司战略有这么一个特点,反过来我们发现集团公司战略,就面临一个非常大的空间。集团公司在多元化的时候,麾下

每一个板块,都是不确定的,如果集团公司这样做战略是可以的,其中有两个板块不变,另外一个板块变动,那么这样他可以把不变确定下来以后,那么把变动的N种情况想出来,

然后做一个情景规划,想出若干中情景,然后变动的部分如何来配合,但现在他是每一个板块都构成一个情景,有N种选择,这样战略本身变成复杂的排列组合,这种传统上的战略

规划,事实上几乎是一种唯一路径规划,如果是多种方案并行选择,就失去了我们传统的单体公司战略下得到的一切的学问,在传统下面,围绕着一个确定的目标教育员工,凝聚

务实,打造文化,配置资源,发展能力,达成目标,强化营收,传统战略告诉我们,就可以这么做,标准一个目标,动员一切积极的力量,朝这个目标走去,但是集团公司面临一

个非常可怕的问题是目标都找不到,那怎么办,所以一个集团战略就变得很可怕。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过去我们对集团战略的处理是非常粗糙的,我们认为集团公司战略是若干单体公司战略的加总.
  我们走到今天才发现,集团战略根本不是若干单体公司战略的加总,集团战略首先是一个大经济体,要获取最大价值,而获取最大价值的主要方法是排列组合,而且是有几乎

无数种排列组合,也因此根本拿不出一条确切的路来规划,只要形不成一个确切的方案,那么资源配置、路径、传统的这些单体公司战略下,我们所有的学问与能力,武功被废掉

了,那么怎么办呢,我们就开创了集团公司战略规划.

华彩咨询 发表于 2009/11/3 21:06:00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