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复制收藏
后台管理 发布日志
日历
登录
最新日志
最新留言
最新回复
中国崛起的最后机会



中国崛起的最后机会

英国《泰晤士报》曾撰文——《这是中国的世纪》,文中惊呼:18和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

这似乎是一个令人振奋、鼓舞信心的预言。但是,我们是否也同时体会到了这句话背后的沉重含义:21世纪将是中国崛起的最后机会!

那么,中国要如何走好这关键的一百年,并真正实现几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事实证明,传统的强国之路已无法复制于当今变革的时代——变革的时代需要有变革的思维。我们认为,在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的国际大格局之下,只有实施“国家管控”,才是中国崛起并成功占领世纪之巅的唯一途径。

完整的国家管控体系,由国家机器、国家大战略、五个管控平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横向管控机制、优势放大与锁定系统等五个层面构成。在不同国家、国家不同发展阶段,五个管控平台运用组合与侧重点会有不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管控平台是国家管控体系的基石,横向管控机制和优势放大与锁定系统都是基于五个管控平台进行设计与运作的。

通过对整个世界国家系统运作模式深层次规律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我们发现:

1、真正控制世界的是国家管控,而非市场经济。纵观英、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强大的国家是通过市场经济或自由贸易成长起来的,在其崛起之初无不伴随着近乎苛刻的国家管控;所谓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实际上是已存强国对相对弱国实行横向管控的手段,以期在全世界营造出一个以其自身源规则为基础的管控体系。不可否认,市场经济和保护主义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但其实施的步骤和程度都须纳入国家管控的规划之中。

2、企业走向世界,必须在国家战略的支撑下进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国公司成为国家实施对外横向管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已经和军事力量共同成为国家扩张的“双剑”,并在现有规则下,表现出更加强劲的扩张力。一个国家的企业跨出国门的能力已成为评判这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标志之一,而国家战略正是支撑本国跨国公司的导向性基础。

3、国家大战略不能也无法替代国家管控。长期以来,许多国家的决策者和国际关系研究学者们都认为:国家之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国家大战略的竞争。于是,各国竞相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研究和制定其国家大战略,但就在各国国家大战略制定的层次高度和完备程度日益趋同的同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依然客观的存在,甚至呈现出越拉越大的趋势。究其原因我们发现,从全球视角来看,国家之间的终极竞争绝非大战略的竞争,而是国家管控体系和管控能力的竞争。国家大战略仅仅是国家管控方向的一种主观反映,它不能也无法替代国家管控对国家竞争和发展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4、国家的建设必须以管控体系和能力的发展为目的。我们认为,国家是拥有更高层级智慧和思维方式的、拥有生命力的有机体。国家管控正是这个宏观智慧生命体的灵魂。一个国家只有将其国家的建设与其管控体系的打造目标相一致,才能够切实提升其整个国家的管控能力。通过国家管控来改造世界格局,为本国的发展赢取生存空间,进而改变整个世界的竞争体系,使之朝向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

5、国家决策和政治体系必须构筑在国家管控思考和国家管控规划之上。中国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巨系统,有着丰富的人力和自然资源,但这依然是远远不够的。长久以来发展过程中的羁绊和失误常常表明我国国家管控思想和管控体系的缺失。中国要想在未来行走于世界的高端,甚至成为新的文明变革的爆发点,必须应高度重视并全力规划和打造本国的“国家管控体系”,赋予整个国家生命体以灵魂和动力,使其能够通过自身优势的循环放大来实现不断的进化过程。

华彩咨询 发表于 2006/10/27 15:08:00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