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老师在课堂上想测测一个学生的智商怎么样,就问他:“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 看到这里,我心里偷着一乐,答案不就是“一只都不剩吗?” 这样的问题太简单了,就连现在的小学生都能答出来,因为在很多书上以及电台的互动节目中都有这样的脑筋急转弯的题,再普通不过了。 但故事中是怎样回答的呢?
学生问 “枪声有多大?”
老师答 “80—100分贝。”
学生问 “那就是说会振得耳朵疼?”
老师答“是。”
学生问 “在这个城市里打鸟犯不犯法?”
老师答 “不犯。”
学生问 “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了?”
老师答 “确定。”老师已经不耐烦了,“拜托,你告诉我还剩几只就行了,OK?”
学生问“OK,树上的鸟里有没有聋子?”
老师答 “没有。”
学生问 “有没有关在笼子里的?”
老师答 “没有。”
学生问 “边上还有没有其它的树,树上还有没有其它鸟?”
老师答“没有。”
学生问“有没有残疾或饿得飞不动的鸟?”
老师答 “没有。”
学生问“算不算怀在肚子里的小鸟?”
老师答 “不算。”
学生问“打鸟人的眼有没有花?保证是十只?”
老师答 “没有花,就十只。”
老师已经满头大汗,且下课铃响了,但
学生还在问:“有没有傻到不怕死的鸟?”
老师答 “都怕死。”
学生问 “会不会一枪打死两只?”
老师答“不会。”
学生问 “所有的鸟都可以自由活动吗?”
老师答 “完全可以。”
学生答 “如果您的回答没有骗人,”学生满怀信心地说,“打死的鸟要是挂在树上没有掉下来,那么就剩一只;如果掉下来,就一只不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