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endar
Placard
Category
Latest Entries
Latest Comments
Last Messages
User Login
Links
Information
Search
Other
他山之石 华山一路!
  成本、效益和绩效评估
 
  


      在一些信息系统实施的案例中,甲乙双方在对项目范围以及解决方案的评价上出现意见的差异和不统一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这个当然是和双方各自考虑问题的观点和角度不同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其中对“成本控制”的理解是导致双方在工作上出现“推卸责任”的原因之一。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   甲方和乙方在经济利益关系上不统一;

第二,   双方对项目成本控制上目标不一致;

第三,   甲方对信息成本的控制和评估体系还不独立;

由于上述问题的出现,引起我对信息部门如何考虑内部成本问题的思考,特别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蓬勃发展的阶段,企业信息部门在一些工作思维上应该抛弃一些固有的想法,树立一种内部信息咨询顾问的地位,尝试在企业内部以“乙方”的身份来看待自己,树立起良好的信息价值评估体系,强化自身的信息成本控制体系,从而体现信息化建设的价值。

企业信息部门与第三方的咨询顾问不一样,在组织架构的设置上同属于一个企业,因此信息成本在企业内部常常被忽视,或者不能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评估,导致很多IT人才流失,信息部门地位低微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表现为以下特点:

  • IT人员的薪酬、工作性质和内容评估不足;
  • IT人员岗位和职责设置上不够科学合理;
  • 企业内部对IT人员的价值评估和岗位调整跟不上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速度;
  • IT人员工作绩效的评估体系不完备;
  • 信息化建设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难以量化;

由于上述现象的存在,加上企业内部对信息化手段的依赖性也在不自觉的强化,造成信息部门人员工作量增加,人力需求膨胀,甚至“价值滑坡”的后果,从而出现了信息部门人员成本控制不当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往往造成以下后果:

  • IT人员流失;
  • 不同岗位工作负荷失调,恶化人员工作的情绪;
  • 对人员的工作绩效评估滞后;
  • 缺乏有效激励机制,人员工作积极性滑坡;

这些后果的出现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应该如何控制和评估内部的成本,体现信息化建设的价值,达到成本和价值之间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由于企业信息部门在企业内部所处的地位性质,决定了他对自身成本的控制和评估失去了完全的独立控制权力,特别是人力成本的评估和调整上更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在这种客观的条件下,信息部门首先得确立自身对成本控制的一个合理定位,然后在这个定位下充分发挥自身的控制能力,达到内部控制与企业控制的统一。

由于信息成本最终是要转化成为企业内部管理成本,因此信息部门在成本控制的定位上既要以企业的整体效益为前提,也要充分控制和平衡内部成本和价值利益关系,实现“成本”和“效益”的良性发展。

1.  成本评估模型

我们按照成本评估的要素,包括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和难度,分别从工作量评估、资源评估和可行性评估三个维度进行考虑,最后综合得出一个总体成本的指标,从而帮助我们得出该项工作的总体成本,为效益的分析奠定一个基础比较值。具体见下表:

成本评估模型

项目名称:XXX项目

成本要素

要素说明

评估维度

时间

指需要投入的整体时间,如项目完成计划;

工作量评估

人力

指需要投入的人员,包括人员数量、投入的工作时间(人天数)等;

物力

指需要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成本;

资源评估

财力

指目前条件是否已经满足,是否需要额外的采购等;

难度

指完成该项任务在技术或者是业务上的难度系数;

可行性评估

总体成本

指综合考虑上述要素得出的总体成本评估;

效益评估的基础值

 2.  效益评估模型

我们分别从企业、部门以及个人三个不同的维度去评估该项工作能够为企业、部门和个人带来的显性效益和隐性效益,从而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效益评估体系,能够为企业、部门和个人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具体见下表: 

效益评估模型

项目名称:XXX项目

效益要素

要素说明

评估维度

企业效益

能给企业带来的管理价值和效益;
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

企业

部门效益

部门工作带来的帮助,如推动部门工作、巩固推广应用、拓展部门工作范围、纳入规划范围;

部门

个人效益

提供锻炼机会,如了解业务、技术练习、协调沟通、处理能力;

个人

总体效益

综合上述维度评估得出的总体效益分析

效益评估值

 3.  绩效评估模型

通过上述成本和效益的评估,成为信息部门每项工作的成本和效益的基础数据,通过这些数据作为指引,我们合理配备相关的成本资源,如计划时间要求、人员分配等,同时把效益分析结果作为该项工作的目标,从宏观上赋予项目人员明确的成本和效益指标。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反评估的工作,也就是说要注意对每项工作的绩效进行后评估,对照原来的成本效益评估结果,反过来对实际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复核和对比,从而对项目完成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同时也对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有效的分析。具体见下表:
 

绩效评估模型——工作绩效评估

项目名称:XXX项目

主要任务

成本分析要素

实际评估值

效益分析

实际评估值

任务一

时间

 

企业

 

人力

 

部门

 

物力

 

人员

 

财力

 

 

 

难度

 

 

 

任务二

时间

 

企业

 

人力

 

部门

 

物力

 

人员

 

财力

 

 

 

难度

 

 

 

………

 

 

 

 

总体评价

 

 备注:此表主要针对工作任务的绩效进行评估。
 

绩效评估模型——人员绩效评估

项目名称:XXX项目  人员姓名:XXX

主要任务

绩效评估要素

实际评估值

个人能力提高

实际评估值

任务一

工作计划性

 

技术能力

 

工作效率

 

业务能力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Post  by  项目管理及过程改进 发表于 2006/6/6 12:01:00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